浅谈小学语文“三主四养”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发表时间:2020/3/1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作者:张瑜
[导读] 近几年来,我认真研读流行的语文教学模式,并据此进行授课,这让我有形可依
        近几年来,我认真研读流行的语文教学模式,并据此进行授课,这让我有形可依,在教学中时刻践行“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的主旨进行教学,力主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长期以往,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我在实践中探讨使用的这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我称之为“三主四养”阅读教学模式。
        下面就以我上的片教研课《姥姥的剪纸》为例谈谈阅读教学的一点见解。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以我为叙事的线索,采用第一人描写姥姥精湛的剪纸技艺,把姥姥的心灵手巧写得生动形象。如何剪出“喜鹊登枝”、“老牛兔子”两张剪纸有趣故事的刻画描摹,演绎了作者和姥姥两人精彩动情往事,表现了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在设计《姥姥的剪纸》这一课的教案的过程中,我把感受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设计为教学重点,而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设计为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图片再现剪纸,让学生先从剪纸图片中感受到姥姥技艺的高超,再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剪纸”图的语句反复品读感悟。例如抓住第1自然段的“都”字头语进行品读感悟,训练仿写,品味语言运用之妙,让学生感悟到姥姥高超的剪纸技,抓住邻居的啧啧赞叹声“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来突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娴熟,然后紧扣环节设计这样的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那么神呢?”抛出这个问题后我引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姥姥的口艺不是天生的,是源自姥姥日积月累的苦练。
        当然,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不仅仅是表达出姥姥的高超的剪纸技艺,而应该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这是我把这个内容设计为教学难点的原因之一。在文章第二段落阅读分析时,我紧扣剪纸这个核心,让学生花5分钟时间,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找出7-12自然段中具体描写“牛兔图”的句子,并且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看剪纸说话。并尝试着用文字写下来,给书中的每副剪纸图起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我还用课件展示几幅“牛兔图”,让学生看了之后对“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有个具体的印象,并进行换位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想象,如果自己就是姥姥,也要剪纸,那么还会剪什么内容的牛兔图?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想象明白:无论何时剪,无论怎么剪,无论老牛和小兔的形象怎么改变,但兔子总是在快乐地玩耍,老牛总是在辛辛苦苦地干活,兔子就像作者,也就是文中的我,老牛就好象姥姥,“老牛”对“我”的喜爱,对我的呵护,亘古不变,也就是姥姥对我的爱不变。这样顺其自然,学生就会明白牛代表什么,兔代表什么,这牛兔图的剪纸其实代表的是作者和姥姥生活场景的再现。
        对于文中提到的最后一幅剪纸,我引导学生重点品读感悟。

通过抓重点词语“定定地”、“出神地”,去感受姥姥内心,姥姥是多么希望与“我”永远在一起,,多么希望能与小孙儿朝夕相处,永远留在自己身边,不会长大,不会飞走,可又想让孙儿有出息,走出乡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样一种矛盾心情是姥姥心中的痛苦,可见姥姥舐犊情深,对儿孙们是如此的牵挂深深打动了作者,也使孩子们的内心也掀起了情感的波澜,所以最后一部分配乐朗读,很多孩子有感而发,孩子们流着泪在读,又的甚至抽泣着,感人的场面正是我要的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
        《姥姥的剪纸》的教学结束了,但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有很多的体会,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痛苦,我认真的反思每一个细节,通过反思有所收获,在收获中得到了成长。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说要学好语文,爱好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学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责任,才能打好语文基础,然后才谈得上培养好的习惯,对学习语文终身受益。
        养成读的习惯。热爱读书,首先要学会精读,书海如沧海般的浩瀚无涯,但真正值得小学生精读的书也就是那几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格列佛游记》、《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就是要求小学生必须读的篇目,认认真真的读好好这些书,多读几遍,不但要读出文章字面表层的意思,还要深刻理解一些文段内容的深刻内涵。既要要读懂,又要从书的整体全文考虑,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对照领会,展开联想想象,细细的咀嚼,整体感悟,这就是我所说的精读。
        有些书需要精读,但更多的书,由于时间的关系,一下子难以做到,只能大致的了解,随手翻翻,在粗略的阅读,广泛的涉猎,这就是泛读。泛读习惯的养成,能使自己视野得到开阔。在泛读的养成过程中,你会喜欢上一篇文章,你会对一本书产生兴趣,爱屋及乌,甚或追求某一类默默无闻的刊物。这就是泛读产生的伟大魅力。
        养成写的习惯。写读书日记。日记日记,每天必记,每天把自己读书的体会、体验、心理波动,写下来,练练笔,作为素材库,在做老师布置的作文的时候,帮助非常大,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佳作不经意贾产生了。
        做读书笔记。在平时的读书中中,读到优美的句子,好的字词,精彩的段落描写,有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我们都应该摘录下来,记在读书笔记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积月累,看着一本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成就感油然而生。
        养成听的习惯。就是能够倾听别人的讲话,老师的、同学的、家长的,认真的倾听别人讲话,是对别人的尊重,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更不能摇头晃脑,心不在焉。在听别人发言时,应在头脑中盘旋人家讲的这个话题换做我会如何的表述,会说的比他好吗,从他的发言中,我得到了什么启发。这就需要捕捉别人话语中的关键词语,找出谈话中的要点,才能听明白别人讲话的具体含义,弄懂别人要表达的确切意思。
        养成听的习惯。上课时不能当课堂纯粹的听众,做一个单纯的看客,而应该积极发言,多开口,对不懂的疑难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一名堂堂正正的说客,当然发言时可以也可以打腹稿,也可以在草稿纸上列简单的提纲,在陈述自己意见时,神态要大方自然得体。如果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有由不同的想法,一定要注意尊重他人,好好的与他们探讨,努力相向而行,走上同一条道路。
        当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仍需要我们深入地学习探讨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严格执行新课程标的理念和思想,努力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投身语文教改,尽早让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们主动探究知识,养成阅读的兴趣,拓宽学生阅读的面,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运用语文,让语文在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中陶冶情操、张扬个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