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阶段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具有一定作用。通过群文阅读突破传统单篇阅读为主的局面,语文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让他们找到语言之间的关联性,鼓励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鉴赏等。群文阅读对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分析能力等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对提升他们语文素养及审美鉴赏有很大帮助。现将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具体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是以一个议题或者多个议题进行阅读,并对作品展开分析,阅读是形成思维共识的一种创新活动,在进行群文阅读实践中,学生对文章中运用的写作形式、并区别语言运用手法,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习惯性积累沉淀语言风格汲取作品精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语句运用艺术,灵活使用语言展现语境结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群文阅读将大量精彩片段进行整合,可以讨论多篇文章等特点,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对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起着主导作用。
一、群文阅读中注重不同作品的语言类型
在语文群文阅读时,让学生寻找不同作品语言的表达特征,从中获取文章精彩章节,是将作品的写作规律挖掘出来,高中学生在进行分析重新进行语言组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着重以作品的语言关联进行分析,仔细阅读思考文章所运用的写作特点、风格和表现形式相似之处,在进行重新梳理。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从修辞用法和行文逻辑方面入手,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文章创作背景进行讲解,同时还要与教材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掌握它的写作手法。例如,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要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人物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体会《红楼梦》这篇文章当中语言描写艺术,在他们学习完这篇文章以后,通过阅读可以从《红楼梦》当中找出描写晴雯的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让学生加强对小说人物形象刻画的理解,让他们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思考。老师要鼓励他们学会自主运用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更加生动形象。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让他们进行语言积累,并且让他们找出各篇文章中的共同点,通过整合出它们的相关的信息再进行梳理和总结。群文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他们思考探究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群文阅读中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寻找相同的主题,每个学生对于不同的作者的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还会有相互矛盾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他们的原有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他们的思维斗争越来越深刻,批判性就会更强。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鼓励他们从作品中挖掘相互矛盾的地方,让他们进行辩论,最终就能达成共识。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更好的得到提升。
例如,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高中生在学习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文章时,老师就可以把将《卖花声·怀古》纳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指导他们有效的进行群文阅读,让他们把这些怀古类的作品进行对比,同时进行有效的研究与分析。通过这一教学活动让他们进行充分的思考:这些怀古类的作品,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一些高中生就会回答:这些虽然都是怀古类的作品,可是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却有很大不同。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文章当中作者虽然表现出他怀才不遇的感慨情感,可是在思想上还是积极向上的,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豪迈旷达。还有的作品却体现出了悲伤哀婉的思想,通过作品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作者的愤懑之情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反思这些作品为什么能体现出这种差异呢?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作用下产生的吗?这些问题就能他们进行更深的反思,他们就会思考作品的矛盾症结去分析。老师一定要有效的利用群文阅读,让他们对不同的作品进行相互交流,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更快的提升。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准确的判断课堂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他们的思维发生矛盾症结时,老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
三、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鼓励他们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老师一定要鼓励他们有效的审美鉴赏,这样才能充分的品味文本中的精彩内容,更进一步的感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他们就能更好的探讨作品中美妙的意境。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他们获得美的感受,并且同时抓住他们这样的感悟,有效的对这些作品进行思考,它带给人美的感受的原因,从而学生就能从感性理解过渡到理性思考。为他们进行写作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再更好的进行创作。 高中生在学习《雨巷》、《致橡树》、《断章》这三篇文章时,因为它们都是的诗歌,所以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鼓励他们进行群文阅读,让他们进行思考,这些作品当中都运用了哪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意境。一些高中生就会认为《致橡树》运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作品来体现对爱情的诉求,《雨巷》这篇文章中,对爱情的追求比喻成了对于姑娘的向往,《断章》这篇文章的内容就让人有一种理性的感悟。他们就会发现这些作品使用的手法不同,可是它们却能用唯美的意象创造出了美好的意境,读者获得了一种美的感受。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作。围绕他们的感悟,老师要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创作,这样他们就能充分体会创造美的整个历程。在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让他们找出作品中美的地方,从而更好的进行体验,通过探讨美,才能更好的展现美。最终让他们主动去创造美。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结束语
通过以上叙述,核心素养导向下,为了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高中生的创新力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高中生一定要探知贯穿文章始终的思维和情感,同时老师还要加强他们对阅读知识的理解,这样他们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谭丽娅.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64.
【2】陈菲.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7):86-87.
【3】陈雪晴.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