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香河县供电分公司 河北省廊坊市 065400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供电企业是电力行业面向社会和客户的窗口, 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对社会各行各业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当前,许多电力企业面临体制改革的问题,电力是一个特殊的行业,QC 活动对进一步控制企业的质量管理,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有着重大意义, 所以对电力企业而言,开展 QC 活动同样具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供电企业;QC 管理;质量管理;作用
全面质量管理是国际社会广泛应用的科学严密高效的管理方法, QC 小组活动是其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质量改进的重要形式。供电企业在成果推广中,存在共性问题:具有实用价值的优秀 QC 小组成果获省级、国家级奖项,但未能在企业内推广应用,仅用于班组、工区等很小范围,价值无法实现。因此,如何在营造全员质量改善氛围基础上,建立“成果落地和价值实现”的良性循环,拓宽成果深化应用途径, 成为供电企业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新命题。
1 QC 管理概念
QC 即 qualitycontrol 的缩写, 中文“ 质量控制”。在 ISO9000: 2005 对质量管理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质量控制定义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按产品在过程的控制特点、次序,产品质量控制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进料控制、制程质量控制、最终检查验证和出货质量控制。组织为满足质量要求会设置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的部门,安排从事质量控制职能的质量控制人员,通常质量控制职能由质量检验员和质量工程师分担。为达到规范或规定对数据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措施。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
2 QC 小组成果类型和现有推广模式
“小、实、活、新”的 QC 小组活动,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在供电企业生产、营销、运检的一线班组最为活跃。成果类型分为有形成果, 如降低成本等以可用物质或价值形式表现;无形成果指难以用物质或价值的形式表现,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同时课题以现场型和创新型成果居多,指令型课题较少,现有成果推广模式为:
①成果发布会。每年进行成果征集、书面评审,联合专业部门专家参与评审,现场型组织现场发布会。
②经验交流。召集全面质量管理工作骨干、优秀 QC 小组成果主创人等,开展交流。
③优秀成果汇编。将历年或当年具有代表性的获奖成果编辑成册, 作为示范材料。
④建立信息系统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形成报告收集、展示、建立成果数据库等。
3 QC 管理在供电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1 提升了企业绩效和员工素质
QC 小组的特点:第一,明显的自主性。第二,广泛的群众性。第三, 高度的民主性。第四,严密的科学性。供电企业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与每个职工、每项工作都有关系,片面地认为供电质量是生产人员的事,服务质量是营业人员的事,都是错误的。供电企业要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员工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意识,真正做到 " 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 "。QC 管理要达到使每个职工主动汇报服务过程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相互交流,整个团队协调运转,每个人充满自主性与积极性,这样就使得职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全面提升。QC 小组每次完整的活动,对于提高员工的科学管理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都是非常有益的。既提高了员工自身的素质, 又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企业绩效。
3.2 构建了“立体式”激励机制
建立成果推广应用“立体式”激励机制。
针对推广应用范围、效益效能,省、市、县各级企业制定相应表彰奖励措施,调动基层单位、 班组、员工参与质量改进积极性,扩大 QC 小组活动参与度。其次, 注意培养员工在质量改进上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以规范地做好推优报奖工作为基础,提供行业、省外乃至走出国门交流发布成果的机会。
运用绩效考核,对基层单位专项工作质量、成效进行考核。“量化评价” 劳模和专家业绩,把 QC 小组成果获奖情况作为评选“加分项”。建立如国网浙江嘉兴供电公司“周刚 QC 小组运作模式”,使典型做法“可复制”。带动和营造良好建设氛围,激发员工开展活动的积极性。
3.3 提升了质量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方针目标
企业经常性的组织 QC 小组成员接受教育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通过加强教育 , 使员工充分了解 PDCA 循环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新老七种工具”的运用 , 使 QC 小组活动具有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同时 QC 小组活动也需要在不断地科学探索中寻求不断地创新的思想。员工不停的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方向努力,使得质量管 理水平不断提升。员工在不断的改进与创新,企业整个工作团队充满 激情与活力,每个职工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对企业的发展蓝图的构造 有了很强大的基础。
3.4 搭建了“职能+ 专业”共建平台
优秀 QC 小组成果要符合“PDCA”流程,要具备提升专业技术、精益管理或环境改善、实现消缺、提高效率等实际价值。采用“职能部门‘搭台’+ 专业部门‘唱戏’”的共建模式,有利于成果的“实用、好用、实效”。组建新型成果评价专家团队,多角度、全方位做好成果效果检查、成效鉴定、成本价值,确保成果稳定性和推广有效性。同时, 采取组织QC 小组和创新工作室骨干与运检、营销等专业部门座谈形式, 上下联动,瞄准需求,使基层班组除解决个性化问题外,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攻关活动,完成指令性课题任务,“有的放矢”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问题,促进成果“需供协调”、“实用、有用”。
3.5 注重优秀成果的“两大转化”
要切实发挥 QC 小组活动的功能作用,成果转化应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强化“思想转化和实物转化”。思想的转化,就是通 过质量管理理念的导入,用科学的统计工具提升效率,运用规范流程 提高 QC 小组成员创新能力、规范意识和综合素质,达到培养人才队伍的作用。成果的实物转化,就是通过鼓励优秀成果申请取得专利, 将成果与合理化建议、一线员工作业指导书、卓越管理项目、修订制 度标准等工作结合,大幅度加强推广应用力度,使成果切实转化为生 产力,实现创建成果效益的最大化。
3.6 探索与集体企业合作互赢
QC 成果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与供电系统的集体企业合作开发, 有项目包装、产品认证、专利申请、后期推广等。目前因集体企业建 设方向及限于技术和建设规模的实力,合作共建较少。应开拓思路, 找准“集体企业知名度及经济效益获取”合作互赢契入点,在项目可 研和调查阶段寻找与生产方向一致的集体企业,做好意向交流。组织 骨干至集体企业调研座谈,形成“思路与技术、改进与制造”的结合, 最终促成规模效益。同时,在合法合规基础上,可以解决 QC 小组活动建设资金问题,为后期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结语
电力企业已进入市场经济中,竞争与挑战并存。要想立于不败之 地,就要更新观念,迎接挑战,参与竞争。和其它行业一样,要把质 量放在第一位,把质量当作生命。把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汇入提高经营 质量这一中心,减少事故,消除不安全因素。矢志不渝地降低经营成 本,使企业处于竞争优势地位。为达到这一目的,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并有效地运作,广泛深入地开展质量改进,其中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就 是有效的不可替代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吕青, 陈秀云.QC 小组活动ABC[J]. 中国计量,2008.
[2] 马新朝. 建设监理.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