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3043519900102XXXX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交流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影响不断扩大,成为重要的国家支柱性产业。建筑施工技术关系着我国居民的住房质量,是需要进行充分的重视和发展。后浇带技术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技术,随着对后浇带技术的应用技术逐渐成熟。后浇带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必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升我国工程建筑的综合工程质量。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质量;应用探究
随着国内城镇化建设比例的不断提升,城镇建筑的建设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现代建筑行业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新的建筑施工质量要求。其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房屋建设的质量,成为现代建筑行业中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将会对后浇带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应用的重要性
1.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首先,后浇带的设计原理为“抗放兼备,以放为主”,分别应用于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解决建筑物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等问题。其次,在房建施工设计中,采用留后浇带的做法,使混凝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约束应力释放,在后浇带施工结束后,在结构上减少应力的影响,降低由于过多设置导致的永久性变形缝。最后,为了让工程更加完美,工作人员应该在设计前对房间的基础结构进行计算和强度校对,从而算出准确的应力,然后选择合适的抵抗应力手段。
1.2有效解决地基沉降问题
地基沉降在房建工程中是常见问题,主要原因为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没有对地基形成合理的加固处理,导致在后期应力下降,发生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导致建筑物倾斜,墙体结构产生裂缝,影响居民安全。通过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解决这种问题,改善受力不均的现象。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的连接各个单体房屋,从而平衡建筑物给地基带来的压力,改善房屋建筑物之间的空隙,缓解沉降的问题,保证房屋建筑物的稳定性。
2后浇带技术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
后浇带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泥浇筑凝固的过程中,水泥出现裂缝的情况。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在大面积的水泥施工面上,每隔30~40m,在水泥墙上留下宽度大约900mm的缝隙,以适应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的应力变化,减少混凝土开裂可能。后浇带技术有效的防止了水泥在凝固过程中的物理变化特性,是现代建筑技术中重要的建筑手段。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房屋沉降发生的开裂现象。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裙房和主楼的施工条件不同,可能导致房屋之间产生沉降变化。利用后浇带技术对房屋的沉降现象进行提前预防处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房屋对沉降发生的受力变化适应的能力,提升整个房屋的工程建设质量。通过在建筑施工中的实践分析,后浇地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房屋发生沉降时的受力环境。
3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技术要点
3.1合理计算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缝隙宽度
在对后浇带的宽度测算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后浇带技术留有的缝隙不能破坏整座建筑的工程强度和质量。在确定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后浇带应该设置的位置进行分析测算。一般缝隙宽度为800~1200mm。在对主要的受力点进行缝隙预留处理时,应该随时留意预留缝隙的变化情况,防止预留位置的建筑结构功能遭到破坏。
3.2注意对后浇带预留位置间距的计算处理
在正常的建筑施工工序中,建筑的施工按照预先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建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难保证原有的建筑建设顺序。后浇带的设置在实际的施工中,应该按照实际的建设顺序进行设置,避免出现建设过程中建筑的受力不均,造成的建设事故。在现有的后浇带技术施工经验来看,后浇带技术的设置间距一般为30~40m,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发挥功能作用。
3.3混凝土浇筑中后浇带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的浇筑工程中,应该对后浇带技术的缝隙空间进行提前预留。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在需要预留缝隙的空间进行钢丝网模板的搭建。使后浇带技术能够正常的在混凝土浇筑中发挥作用。对预设模板的设置应该充分地考虑后浇带技术的作用发挥,严格按照模板的设置流程进行设计处理,使后浇带技术能够发挥较好的功效作用,提行建筑物的建设质量。
3.4后浇带在设置完成后的保护工作
后浇带在进行初步的凝固之后,应该清理掉缝隙之间的杂物。注意缝隙之间水泥的凝固质量,确定后浇带能够正常的发挥水泥凝固时的作用。在后浇带的利用完成后,及时的预留缝隙进行修补弥合,确定修补使用的材料能够紧密的和周围的混凝土连接在一起。对后浇带的修补部分进行一定的遮盖保护处理,使后浇带能够有效地恢复结构强度。
4后浇带施工技术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在好交代的设置过程中,以预防混凝土出现危险的裂缝为目的,应该谨慎的使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实现后浇带预防性的保护特点。后浇带的设置主要是针对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力变化留下空间,使混凝土能够充分的释放应力,减少裂缝出现的可能。
(2)在后浇带的设置过程中,应对建筑结构的沉降问题,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后浇带设置,同时如果临时需要设置后浇带,需要建筑设计方的认可和批准,保证建筑工程的强度质量。
(3)后浇带之间的分析,一般的墙面混凝土的连接钢筋应该进行分割处理,保证后浇带技术的功能发挥。在建筑中的主要受力结构,后浇带缝隙之间的钢筋不能断开,以免影响建筑质量。在对后浇带预留缝隙的修补过程中,应该对其中的钢筋进行焊接处理,恢复钢筋的受力水平。
(4)后浇带的模板在混凝土未浇筑或者为完全凝固之间不能进行拆除,以免影响到房梁的受力情况,造成房梁的变形。在对后浇带位置进行位置选择时,应该尽量选择在受力较小的位置。后浇带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水泥凝固出现变形,如果设置的位置受力结构复杂,有可能导致受力真空,造成建筑的整体受力结构发生变化,影响建筑的建设质量。
(5)后浇带的断面预留应该尽量形成不规则形状,增加修过中水泥的连接牢固性。对于模板搭建形成的断面,应该将断面预留成斜面,或者根据修补的要求,尽量增加修复的完成度。
(6)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对预留的后浇带产生影响,同时避免后浇带位置大量混凝土的流失。需要在进行振捣作业的过程中,尽量远离后浇带的预留位置,防止出现振捣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7)对垂直后浇带的垂直施工缝,需要在混凝土初凝后,对施工缝以及模具铁丝网进行高压冲水处理,保证冲洗出混凝土的主要框架材料。在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注意对施工缝的清理,保障施工缝的干净。
5结束语
后浇带技术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着越来越大重要的作用。后浇带技术在使用上呈现出一定的技术复杂性,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后浇带施工技术受到气温湿度等条件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呈现出一定的限制性。后浇带技术是指为了减少在水泥浇筑的过程中,因水泥自身的膨胀收缩特性以及房屋可能产生的沉降现象,导致产生有害裂缝的风险。浇筑水泥的基础板、墙体、梁上留下一定的缝隙,对水泥凝固区域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周炫.民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6):221.
[2]吴继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20):155-156.
[3]代景明.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功能与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8(15):38-39.
[4]李庆文.房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1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