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研究新形势着力提高新时代武器装备管理水平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作者:王月洁
[导读] 摘要:随着军队调整改革的进程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式武器装备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武器装备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矛盾,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空军指挥学院  北京  100089
        摘要:随着军队调整改革的进程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式武器装备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武器装备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矛盾,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站在转型建设关键点,迫切需要根据武器装备发展形势与特点,研究对策措施,切实提高新时代武器装备管理水平。
        关键字:新时代;武器装备;管理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持续加快,随着社会各行各业改革深入推进,军队改革重塑也愈见成效,我军体制一新、结构一新、面貌一新,军队建设进入了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历史机遇期,部队装备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要求。梳理总结装备管理工作特点规律,研究把握新形势下发展方向,是每一名装备管理工作人员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
        1新时代装备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
        习主席深刻指出“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国际战略博弃的重要磁础码”。主席的指示振聋发瞒,深刻体现了武器装备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伴随着编制体制的调整,一大批新式武器装备配发部队,这也促使装备管理工作涌现出新的特点。
        1.1聚焦实战、备战打赢的指向更加明确。
        武器装备是用来打仗的,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立足战斗力实际。武器装备的战略地位、装备管理的基本方向,就是聚焦实战、备战打赢。军队改革转型以来,这一特点更加凸显。这次改革,无论是指挥体制改革,还是部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总体目标都是为了破除影响战斗力生成的障碍枷锁,进一步解放和提高战斗力。面对备战打赢的使命担当,保证我军武器装备随时待战、持续能战,是我们肩负的神圣使命。
        1.2支撑转型、增质提速的作用更加凸显。
        贯彻习主席“三步走”强军战略,建成“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军队,转型是必由之路、根本途径,装备是基本标志重要支撑。近年来,各类新型作战武器大量装备部队,许多老旧装备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面对武器装备的全面更新换代,既带来了指挥方式、作战样式、训练方法的全面变革,也对我们加快提升新时代装备管理保障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
        1.3分业管理、集约保障的机制更加顺畅。
        自改革以来,装备保障领域打破原有按照不同专业分管装备的传统方式,改为按照业务分工综合编设管理机构的新路子。比如各师旅级部队编制装备管理科、装备维修科、军械弹药科,装备管理、供应、修理、保障的职能更加集中,界限更加清晰。管理保障体制的重构,既彰显装备集中统管、集约保障的优势,也带来整个装备工作体系的重建。
        1.4爱装管装、常态管理的要求更加严格。
        武器装备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要素,而装备管理是确保这一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工作,如果管理保障不到位,再好的装备也难以发挥应有作用。要提高装备管理水平,既需要各级保障部门优化工作模式、创新方法手段,提升组织领导和检查督导;也需要强化按职负责的意识,固化各级各类人员装备管理职责任务和刚性要求,通过定人、定装、定责促进常态管理抓好抓实。
        2新时代提高装备管理水平的思路方法
        面对装备集中统管新体制、练兵各战新形势、装备体系新发展、保障力量新调整,部队装管理应按照“实战化目标导向、标准化程序管理、常态化检查督导、信息化辅助支撑”的总体思路,狠抓“依法管装、从严治装、实战用装、科学保装”末端落实,为部队遂行任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2.1实战化目标导向。


        这是部队装备管理必须坚决遵循和贯彻始终的根本原则。其目标指向,就是保持装备随时待战、持续能战。随时待战,是指任何时候、任何装备满编率、完好率、配套率、战备出动率符合规定要求,装备物资器材储备达标、符合战备要求,无需经过应急整治和临战准备,就能随时拉得动、出得去、走得远、联得上、打得好;持续能战,是指装备作战能力储备符合规定要求,装备弹药器材能按规定时限持续精准供应到位,装备抢救抢修能够按规定时限和标准完成相应等级任务,满足部队持续作战需求。就当前来说,队的实际情况距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比如传统的武器装备如装甲车、坦克、迫击炮等完好率普遍较低,新型作战武器如无人机等配套率不高的问题还很突出。部队平时装备准备远未到位,距离随时待战、持续能战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不采取过硬措施加强管理,装备保障就会迟滞部队行动,对部队战斗力的贡献率就要大打折扣。
        2.2标准化程序管理。
        这是部队装备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适应新体制新形势的客观需要。其核心要义,就是科学合理界定各级各类人员装备管理职责,把各项装备管理工作编制成标准操作程序,让所有官兵按照统一的标准化程序落实装备管理活动。编制体制改革以后,战区各级保障部按作战要素和业务线条综合编设,合成营作战和保障力量按合成要求模块编组,连以下分队按兵种分专业构设。这一力量编配体系,对各级各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实施标准化程序管理,才能确保各项装备管理活动精准落地。比如,各级机关技术保障、弹药器材管理保障工作,需要熟练掌握几十种不同种类、不同型号装备弹药器材管理保障技能的“通才”;而基层部队随着作战和保障分队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又需要能够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保障的“专才”。无论是“通才”还是“专才”,都需要通过标准化程序操作发挥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装备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有标准化的流程建设,必须按照标准强化规定动作的落实。
        2.3常态化检查督导
        这是部队装备管理工作末端落实的重要保证。其核心要义,就是通过严格的检查考评和追责问责,形成强烈的“震慑”效益,促进官兵刚性落实各项管理活动。如果说有了好的目标导向和管理程序,但没有在末端得到不折不扣落实,那也是“空中楼阁”。当前,部队换装速度加快,大量高新装备列装部队,武器系统性能复杂、软件配套新、技术含量高,只有常态落实装备日常管理制度,从严抓好每一次动用使用、每一次车(炮)场日、每一次换季保养,才能保持装备战技术性能,否则很容易导致软件失效、系统失灵。特别是经历改革以后,大部分老旧待报废装备退出历史舞台,许多新式武器装备陆续配发部队,部分官兵对手中武器战技术性能不款悉、操作使用不熟练、多年积累的原有保障能力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这就更加需要通过自身努力弥补能力素质不足和保障条件差距,切实加强常态化检查督导,促进装备管理在基层常态化精准、精细落实。
        2.4信息化辅助支撑。
        这是提升部队装备管理保障质效的重要支撑。其核心要义,就是按照统一的技术体制,优化集成各类装备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并通过构建装备管理“云点”“云服务”“云平台”,形成基于网络信息体系装备管理系统,提升装备管理质量效益。现阶段大部分部队装备管理还停留在“手工填写、反复统计、人工收发”阶段,各类武器装备的出入库记录、摩托小时和行驶里程等技术信息登记,普遍采取单一的纸质记录方式,既缺乏时效性、便捷性,又不便于留存、查询和统计;现有装备管理各类系统种类繁杂、互不兼容,相关数据反复录入统计、层层上报,不仅没有为部队装备管理带来便捷,有的还成了额外负担。
        结语
        技术攻关部门要加紧研制基于统一技术体制的装备弹药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着力破解装备管理保障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而作为各级装备管理部门,要做到不等不靠、积极作为,预先展开信息化建设需求论证,抓好备管理保障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打牢信息化管理基础。
        参考文献
        [1]侯喜贵.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12.
        [2]凌永顺,万晓援.武器装备的信息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