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专业“林木病理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作者:张亮
[导读] 摘要:林学专业是综合性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认识、培育和保护森林。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  黑龙江鹤岗市  154212
        摘要:林学专业是综合性应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认识、培育和保护森林。林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要求具备森林培育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林木病理学课程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林学专业的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掌握林木病害识别、鉴定和防治,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林木病理学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两个方面,理论课程知识点较多,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主导的旧教学模式应用普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实验课程往往采用验证性实验,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研究型教学模式是目前多数高校采取的新型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学生创新型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应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林学专业林木病理学课程开展多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和实践,教学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提升。
        关键词:林学专业;“林木病理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简介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和对未知事物的研究合二为一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导,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能够运用教师课堂知识的讲授,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研究型教学模式所提倡的教学方式是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参与研究来主动底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效果。
        二、研究型教学在“林木病理学”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一)课堂教学内容更新和扩张
        在旧的教学模式中,因为理论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授课老师大多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对林木病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涉及较少,导致学生对书本内容比较熟悉,但对森林病理学方向新的知识和技术知之甚少,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和运用。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介绍森林病理学学科在国内外的前沿动态,及时传递国内外新出现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同时,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一些研究成果较新、科研价值较高的期刊文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内容扩张方面,要对关键知识点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如进行林木病害生物防治讲授时,要介绍最新的生物防治进展,同时要补充微生物杀虫剂、微生物杀菌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天敌昆虫、生物农药剂型和生物农药剂型应用以及生物农药在有机种植上的应用等,引导学生对林木病害生物防治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进行关键知识点讲授时,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3-5篇国内外关于生物防治的最新成果,在讲授林木病害防治方法专题时进行讨论,使学生对生物防治相关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性。
        (二)课程内容的研究型主题探讨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教学内容已经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分为不同的专题。在进行不同专题讲授时,要列出专题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研究型的主题探讨,要求学生提前学习重要知识点内容、查找相关文献并阅读,在进行主题探讨时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感兴趣和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探讨。在进行子囊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专题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题,如选择贵州大学常见的子囊菌门菌物所致病害桃缩叶病、冬青卫矛霉污病、女贞炭疽病等病害,通过进行相关文献的阅读找出病害的病原菌、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在课堂进行主题探讨。在讨论中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不同专题中选取部分内容进行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在进行林木病害基本知识专题潜伏侵染、复合侵染和侵染循环知识讲授时,要求学生提前学习课本相关知识和与其相关的文献阅读,选取不同小组进行翻转课堂的讲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提升研究型模式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型实验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林木病理学实验部分往往是由教师采集课程内容相关的病害标本,学生在课堂进行常规的验证性显微观察。这样的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都没有积极效果。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我们采取研究型实验的方式。在进行不同的林木病理学专题讲授时,要求学生按小组进行相关专题病害的采集,如讲授担子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时,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担子菌门所致病害进行研究型实验。在实验课程开始前去花溪湿地公园采集梨桧锈病、花椒锈病等贵州省常发的由担子菌门菌物引起林木病害,在课堂进行病害标本的观察。在病害标本观时,老师可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病害标本,不提前告知标本观察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提前查阅文献来判断观察到的病害标本所属的病程期,并在实验课中进行观察。同时,按小组为单位,每小组要选取一种贵州大学校园常发病害,如白粉病、煤污病、炭疽病等,观察病害病程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病程阶段观察病原菌侵染方式、孢子类型和菌丝形态等。在观察的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防治方法的初步确定,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汇报。实施这种研究型的实验方式,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四)课外科研实践
        学生通过林木病理学理论和实验课程的研究型学习,部分学生会对林木病害研究产生兴趣。授课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特别是具有与林木病理学相关课题的老师。通过帮助学生联系相关老师,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室进行林木病害的相关研究。在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都会得到提升。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校级、省级等“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SRT项目)”的选拔,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科研项目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改革的效果
        林木病理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主要从林木病理学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将课程内容延伸、研究型主题探讨、翻转课堂、研究型实验教学和课外科研实践等几个教学方式和方法融合,使学生能够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其对专业知识的创新性应用。该项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在贵州大学2016级林学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运用后,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学生出勤率100%。学生积极申报贵州大学“SRT项目”,并选择林木病理学相关老师作为毕业论文导师。通过学院“学评教”调研,学生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授课比较满意,大部分学生对林木病理学基本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所提高,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军,王桂秋,高小宁,等.农学专业“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6(15):74-76.
        [2] 陈名君,束庆龙.《林木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69-17770.
        [3] 祁金玉,高国平,孙守慧.关于林学专业《林木病理学》课程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262-263.
        [4] 高文庚,李平兰.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1):111-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