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习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因此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学习方式。为了让这一学习方式有效发挥作用,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合作小组有效发挥作用,其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所在。本文笔者基于此,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小组科学化、目标明确化和过程趣味化的思考方向,并就此在本文中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合作小组;数学教学;初中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有得到学生的配合才能够顺利地开展下去,并且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知识有着抽象复杂的特点,具有形象思维的学生是不会积极地去展开学习的。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将学生组织在一起,让他们之间相互督促和帮助,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让合作小组有效发挥作用。
一、小组科学化
合作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保证,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其持以慎重的态度,因而小组的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初中数学教师该如何去做呢?他们需要从三方面去进行考虑,一是小组人数;二是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三是学生性格特征。第一点是为了方便管理,第二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相互帮助,第三点则是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活动。例如:笔者会在课堂教学之前让学生展开预习,并且对预习的结果进行检测。检测的结果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接下来笔者就会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并且让他们按照1:2:1的比例进行自由组合。小组中一共有4个成员,能够组合在一起的成员彼此之间会有着相似的性格特征,他们也因此会交流得很愉快。但也不乏有两名学生一起闲聊的情况发生,因而笔者就会对学生分组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剔除掉不合理的存在。这些行为都是在课堂教学之前完成的,笔者就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笔者在课堂上完成这些行为的话,就会造成对课堂时间的浪费。
二、目标明确化
合作目标能够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让他们有着充足的学习动力。因而为了让合作小组有效发挥作用,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该学习目标需要联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对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为合作小组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进行任务的布置,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学习活动中去,进而为目标的完成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例如:在进行《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就对该节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确定了教学的重点是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的难点是分类思想的渗透。因而笔者为学生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各种条件;能够运用分类思想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勇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探究的时候,笔者会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提出至少一种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去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对于这一点,笔者会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组长来对其进行记录,进而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这样的话,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三、过程趣味化
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初中数学教师仅仅依靠学生之间的相互督促来让其展开学习,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产生敷衍的态度,因为他们没有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改善这一点,他们此时就需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融入趣味性的因素,如竞争因素、游戏因素等。这样的话,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就会变得充满趣味,学生也因此能够持以积极的学习态度。例如:在进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需要让学生去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有关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此时笔者就会结合这些内容来进行题目的设计,并且将之做成闯关游戏。接下来笔者就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当学生认为自己准备充分的时候,他们就可以走上讲台进行闯关。每个小组都只有一次闯关的机会,笔者会根据学生的闯关成绩来对其进行奖励或者惩罚。这样一来,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的过程就是在为游戏做准备的过程,学生也因此充满着动力,并且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给教师的教学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进而让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收获。因而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样的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得到调动,学生也会产生愿意学习数学的想法,并且将这种想法付诸于行动。
参考文献:
[1]夏勇民.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1):97.
[2]吕国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有效性探究[J].甘肃教育,2018(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