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自卑心理疏导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作者:荣荣
[导读] 初中生大都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再加上学习压力大、自身性格和家庭原因等,
        摘要:初中生大都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再加上学习压力大、自身性格和家庭原因等,导致学生学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自卑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会严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将从深入访谈了解问题根源、及时疏导引导正确归因、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更好地应对中学生的自卑心理。
关键词:中学生;自卑心理;疏导策略
        初中生自卑的表现有很多种,大多学生表现为孤僻、退缩,上课不敢发言,不敢正视他人的目光,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独来独往,觉得别人都看不起自己,自己一无是处。对于自卑严重的学生甚至会深陷焦虑、低落的情绪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学业,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为了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干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困扰。
        一、进行个体咨询,了解问题根源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摆脱自卑困扰,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自卑的深层原因,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在保密原则的基础下,以真诚、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毫无保留地向教师吐露心声,以了解学生自卑的深层原因,指导教师针对性地制定疏导策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扰。
        在进行个体咨询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要居高临下,要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谈,以真诚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心声。在个体咨询前,教师可以事前制定一个大致的访谈提纲,给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奠定基础。访谈提纲可以包括如下问题:你最近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你的学习情况怎么样?喜欢各科教师的教学方式吗?为什么?你与父母的关系怎么样?父母经常关心你的学习和生活吗?为什么?有一个这样大致的方向,教师就能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了解相应的信息,就能了解学生自卑的根源,从而为教师进一步地对学生进行疏导提供依据。
        二、及时进行疏导,引导正确归因
        在了解学生自卑的深层原因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疏导策略。有的学生因为人际交往能力差,身边没有朋友而自卑,这时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广交朋友,从而摆脱自卑。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没有学习的潜能,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成绩,摆脱自卑。还有的学生是因为自己的身材、外貌等而自卑,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其他的闪光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个体咨询中,教师得知某学生因为上次期末开始没有考好,成绩下滑很多,导致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自己很笨、在学习方面很不擅长,于是可以变得自卑,变得寡言少语,不爱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教师在咨询过程中判断学生是因为一次的考试失利而出现了对自己错误的归因,从而产生自卑。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疏导,让学生明白一次考试失利并不能证明自己能力差,只是说明这次考试考的大多是自己平时没有掌握的知识,只要复习到位,认真学习,下次一定还能取得好成绩。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管遇到什么让自己觉得失败的事情,要先向外进行归因,看是不是事情本身就很难,不要直接断定自己能力不行,进而陷入自卑。通过教师及时针对性地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改变了学生遇到失败就归因于自己不行的思想,让学生摆脱自卑烦恼。
        三、落实家校共育,共促健康成长
        学生自卑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家庭因素,如亲子关系不和、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导致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学生心理变得脆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重视与家长的联系,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有学生因为父母离异而觉得自己与别的同学不一样,因为父母均再婚,导致父母对自己的关注都明显减少,觉得自己变得可有可无,觉得不会有人再在乎自己,于是整体自怨自艾,不爱学习,陷入极度的自卑情绪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深入了解后,意识到依靠自己的疏导并不能缓解学生的自卑,应该从家长的根源处入手,与家长联系,沟通学生的心理现状,让父母意识到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从而指导父母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多关心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及时父母各自又组建新的家庭,但仍然牵挂自己,仍然关心自己,从而提升学生的价值感,缓解学生的自卑心理。通过与学生家长合作,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配合学校教师一起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努力,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综上所述,自卑心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教师要提高重视,及时干预,调动学生家长的力量,与家长合力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扰,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丽莉,李海平.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解决措施[J].职业,2010(02):106.
        [2]张启业.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探析与疏导[J].社会心理科学,2003(01):82-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