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沟通,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师主导课堂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新时期学生在课堂发挥主动作用的教学效果,能够让教师依据学生小组在学习与测验中暴露的问题,帮助老师实现针对性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这种教学方法由学生促进学生,互相监督学习,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就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教学的策略为例,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课堂教学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教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当前也存在着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化,小组合作模式缺乏创新和吸引力,无法有效实现小组教学的作用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重新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将小组合作教学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开放性合作的原则,正确认识和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互动交流能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困惑
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阶段,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尤为常见。这一教学方式以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为首要条件,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来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但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方式形式化问题较为严重,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有效的落实;一些老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虽然名为小组合作式教学,但实际上还是由老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学生的能动作用并没有发挥,并未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还有的教师虽然进行多花样的小组讨论,看似营造出了良好班级氛围,实际上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当中找不到新鲜感,达到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甚至起到了反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进行分组,缩小小组成员间的差距
由于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基础和能力有所区别,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常那些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活跃,而那些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相对较弱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在利用小组协作进行学习和探究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很难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之间的两级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不仅会严重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课堂的有效构建,同时还会导致那些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逐渐丧失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和动力。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利用小组协作手段来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化的分组,进而确保各个小组间的均衡性,让各个小组内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投身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来,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缩小小组成员间的差距。
例如,在学习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时,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因此,教师在实行小组合作教学策略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竞选组长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比如,在小组竞选组长的过程中,组长由组员进行投票进行选举,或由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定,并在班会上对组长进行聘任仪式,颁发聘书。而组长在被选出来后,组长可行使自己的权利,由组长选出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小组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一名角色,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在担负着角色所承担的责任。
(二)利用小组协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本领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同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观点是有所区别的。教师在让学生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时,很容易会引发学生之间的意见冲突,而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意见,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并针对共同点进行二次探究。为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当中,不仅需要学生着重去解决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其他学生的优势和长处。
例如在学习《合理利用网络》这一章节时,班内学生对“合理利用网络”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的时候,可能会因为观点不统一而发生争论,这时候教师需要发挥小组协作的作用,可以通过将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意见划分小组,让小组之间就“利用网络资源问题”进行辩论,从而有效地提升小组的团队凝聚力和学习能力。
综上所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阶段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在实处,还要创新小组合作的方式,不能单一的保持固有的方式方法,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新鲜感,更要保证小组学习的目标性,实现针对性学习,有效性提问。
参考文献
[1]张方群.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 宁夏教育,2017(07):64
[2]刘德东. 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J]]. 中国校外教育,2017(0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