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于教——初中古诗词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作者:侯召玲
[导读] 当前的审美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
        摘要:当前的审美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而学习诗歌可以使想象力、审美能力及观察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有效提高,还可以使人学习到不同的讽刺手法。诗歌的研究和应用开始于很久以前,内容越来越丰富,感染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古诗词发挥有效的、积极的作用,有必要以课堂为交流媒介,且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优化
        作为教育支柱的教师在语言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的传统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应试教育。面对古代诗词,很多教师只翻译其意义,分析诗歌的特点,介绍背景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在审美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为了真正地发挥诗词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必须重新定义课堂教育,改革初中语文传统的课堂模式,创设情感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感受到古代诗歌的美感,养成发现美和感悟美的能力。
        一、身临其境,把握意境美
        从古诗词自身角度来说,其具备的主要特性在于意境之美。通常情况下,诗人在创造古诗词时,往往会根据自身内心感受和想法,通过和外界事物的结合,之后利用事物或者场景喻事或者喻人,借助古诗词意境展现自身真实情感。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许多古代诗歌都描绘了一幅图画,其中包括色彩,各种事物和具有特殊意义的代表性场景。 因此,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脑海中诗歌所描述的图画勾勒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意境美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观沧海》这首诗的过程中,笔者结合诗中语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来进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适当播放一些体现波澜壮阔之景的视频、图片及音乐等,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启发,有身临其境之感。然后笔者再结合课文内容去讲解作者即曹操面对沧海的一些感受,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切身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从而精准地掌握古诗词的每一句含义,提升学习效率。
        二、深度理解,挖掘思想美
        笔者在教学中会注重激发学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将德、智、美考虑进去,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初中生社会经验浅,知识积累少,其古代诗歌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分析和解释古代诗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背景信息,如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人格、创作风格等。这种方法在于追溯源头,对诗人写作的社会环境和个人情境进行一定程度的挖掘,并对诗歌创作的起源进行挖掘,思考作者的用意,感受作者所想,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思想美。


        例如,在讲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时,虽然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在诗中作者和李龟年只见过两次,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不难发现两次见面时人物的情绪完全不一样: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长安这一豪华和富裕之地,杜甫当时才华正茂,李龟年也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两人都春风得意;但最后一次见面时却物是人非,当时的好风景已经成为满目凋零的落花。两人都经历了漂泊失落、社会动荡,饱尝了人生多难和流离的痛楚。在这一幕之下,作者写下了此诗,写下了安史之乱所导致的社会动荡和衰落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会被诗歌的字面意思所羁绊,从而从深层次来感受此诗的思想美。
        三、发挥想象,领悟整体美
        在整首诗中,作者的情绪会发生变化。矛盾的产生要求学生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将诗歌与现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通过想象力,学生置身诗歌中,感受诗歌整体美。学生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去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和重构,从而使自身的审美体验审美情趣都得到不断的增强。
       
        例如,在教学《蒹葭》一诗时,不难发现诗人抓住了秋天的独特特征,借助白芦苇,白霜,秋风,以及茫茫的秋水,让我们感到秋天风景的凄凉之感,给整首诗笼罩着一层落寞凄清的气氛。在讲解这首诗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在水一方》的音乐并展示了白芦苇,秋水茫茫,河道弯曲等照片,引导学生阅读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再现诗歌的场景。然后通过分析,让学生体会诗歌意境的美。更令人欣慰的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伊人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实现了对诗歌意境的高屋建瓴式的理解和感悟(即感悟整体的美)。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努力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对古诗词教学和审美教学结合的重要性有清楚的认识,从意境及想象的角度把握古诗歌的人文内涵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构建丰富的意境,描绘美丽的诗歌画面,渗透一定审美教育,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感受丰富的语言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观,丰富自己的情感。如此一来,初中古诗词教学效果自然能够得到有效的优化。
        参考文献:
        [1]胡勤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要“三情三意”——观《朗读者·遇见》后的启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8(Z1):52-54.
        [2]曹年国.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11):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