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瞬息万变。儿童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资源、社会生活、文化现象不能没有一双观察审美,识读世界的慧眼。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运用国家新课程学科理念和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未来公民的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感知和理解、联想和体验、判断和鉴别,并能够对其做出正确的审美评价,从中获得审美愉悦的情感思维活动。
关键词: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一、目前儿童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现状和问题
当前儿童新美术欣赏教学在教学内容、实施策略和欣赏模式上仍然存在美术欣赏的素养意识不强、内容把握不准、知识积累不够、人文理解不透、评价信心不足、激励认识不深等几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使得美术欣赏教学处于难于实施的不良状态。因此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就成为了当前美术教育教学的关注点和突破口。
二、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概念
美术欣赏具有人文性、视觉性、实践性、愉悦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小学阶段的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儿童探索生活世界的兴趣,陶冶儿童情感、形成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感知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就是基于儿童生理、心理、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感知和理解、联想和体验、判断和鉴别,并能对审美对象做出正确的审美评价,从中获得审美愉悦的情感思维活动。
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的系列环节可以树立学生的审美理想、构建儿童的审美标准、提高儿童的审美趣味,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内容
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能启迪儿童心灵、激发儿童心智、发现美好世界和拥抱美好生活。是建立在儿童掌握美术欣赏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儿童进行审美评述的实践活动。是塑造儿童人格的有效重要途径。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思考发现美:激发儿童美术欣赏的兴趣
发现美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获得的。儿童新生活美术从观察和发现开始。观察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一旦开始观察就有了探索世界的渴望,就能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结合美术作品的基本信息:作品名称、作者年代、创作形式、表达寓意、自己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和发现美术作品的深层内涵,启发创造出新的创新智慧,最终达成从观察发现,到审美感知,到创造能力的内化的过程。
2.分析归纳理解美:掌握儿童美术欣赏的方法
理解美就是孩子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归纳后形成对事物本质的整体认识。分析归纳是教师引导儿童从美术作品的造型信息:材质、造型、结构、色彩、比例、肌理、空间等方面提取作品中画家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加以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认知能力,得到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和提升过程。正是对美术作品中的理性内涵的肯定和认识,使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创新形式和表现方法有了一个从新的认识。
3.总结提炼品味美:运用儿童美术欣赏的经验
品味美就是孩子能够根据美术作品的主体的形象、动作表情、背景画面的整体认识后所产生的愉悦感受。总结提炼是依据美术欣赏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欣赏对象进行观察、审美、描摹、判断的经验经过总结和提炼后形成的方法和技能。绘画技巧上的总结和提炼主要通过临摹与写生、联想与创作、示范与引导、展示与评价四个方面获得。
4.解释推理创新美:形成儿童美术欣赏的能力
创新美就是儿童的美术作品能够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表达自己对自然、家庭和社会的自我认识。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是一门综合性的视觉活动必须以儿童特有的视觉语言表达而成。解释推理是教学时通过引导学生对欣赏的美术作品进行:线条信息:长短、粗细、曲直、刚柔、疏密;点的信息:大小、前后、虚实、多寡;色彩信息:主体色调、对比色、邻近色、冷暖色等方面细微的观察,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和分析,运用美术的专用术语语言表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看法,从中推理品味出作品的思想与情感。
5.线描写生运用美:丰富儿童美术欣赏的素养
运用美是画家根据现实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用特定的美术作品表达情感的过程。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都是儿童美术创作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源泉。儿童新生活欣赏素养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运用。只有将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美术方法去创作,使写生活动的充满生活化和童趣化。儿童通过线描写生:记录自己快乐成长中的所看所闻、所思所想,创作出自己的生活化主题。选择适合自己表达情感的熟悉题材进行创作。不断用线描写生的方式拓宽和丰富创作素材,表达自己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学习生活的美好感受。
四、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的实施策略:
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实施能使学生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欣赏品位。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感化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可操作的欣赏程序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理解艺术作品,形成评价,提高欣赏能力的基本手段。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施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解读美术教材,拓展视觉审美的空间
解读美术教材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方法论。依据教材中美术作品提供的作者、题目、内容和结构的基本信息进行观察、分析和整体感知,获取美术作品创作的思维线路图,从中获得初步审美体验和创作的基本方法。它一般包括:表现形式、创作内容、基本造型、色彩特征、线条特点等几方面内容。引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能将将情感内化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动力。
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点、线、面》(造型?表现)一课时,在教学的激趣环节,
通过发现美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印象派油画康定斯基作品的欣赏和感受来获得审美的能力的。儿童通过对点、线、面的聚合变化的形式美感的观察,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和表达的情感。从中感知点、线、面与造型表现的关系,启发儿童的创作灵感,最终获自我表现的方法和能力。教学中,首先是引导孩子们对作品的规格、材质、结构、形状、色彩、比例肌理、空间等方面图像信息的观察。其次是分析归纳出康定斯基作品运用点、线、面的创作线路思维导图。儿童在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学会用点、线、面抽象的组合画面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观察、分析和理解作品激发出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使孩子们个个都能创作出充满童话情趣个性化的美术作品来。
2.模拟情境生活,丰富审美表现的方法
模拟情境就是依据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画面、音乐、语音以及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模拟出接近艺术作品创作时的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和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并将获得的信息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中理解和体验艺术作品的自然状态,丰富学生的作品信息,满足学生的情感认知。实现艺术的最高表现形态。既人对自我、他人、社会、世界、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爱护古建筑》一课时,在教学的新授环节,教师通过播放短视频,观察中国传统闽南地方古建筑“红砖古厝”的整体和细节的观察,了解“红砖古厝”的造型、结构、色彩、材质、肌理、空间、比例等方面的建筑信息。从中提取闽南地区“红砖古厝”建筑的风格和特点。理解和认识闽南“红砖古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理念。在此基础上与文明、现代、繁荣的“海上花园城市”进行对比观察。寻找出我们家乡的特色古建筑“穿西装、戴斗笠”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风格与独特魅力。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文明脉络。观察中,教师运用动态和静态的画面,引导孩子们对比观察“红砖古厝”门、窗、廊、台、柱上的整体和细节的观察。欣赏、分析和比较精美的文字、图案、雕刻等传达出的人文和自然信息。深刻理解和体验闽南古民居中劳动人民勤劳而朴素的审美追求,激发了孩子们对闽南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对现今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热爱。
3.学习评述方法,养成审美感知的习惯
学习评述就是学生依据美术作品背后所隐藏的美术作品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作品、尺寸、创作时间、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基本信息对作品进行细致的观察、测量、资料的收集后,对美术作品进行自我的个性化的口头或文字的评述表达。学习评述佳作,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和掌握的欣赏技巧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欣赏和审美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泥浮雕》(造型?表现)一课时。先让学生了解浮雕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特点,在城市环境的建筑美化上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欣赏评述环节,屏幕上出现了一段赏析短文:“昭陵六骏浮雕像是曾与唐朝开国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历次征战中共患难的六匹骏马。为纪念这六匹战马的功绩,贞观十年十一月,太宗皇帝命匠师制成石屏,太宗亲自作赞:“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于难者,刊石为镌其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西为特勒骠、青骓(zhuī)、什伐赤。老师通过对这一段欣赏评述范例的朗读,引导学生观察欣赏评述的基本要素(屏幕上出现了一段文字): “语言评述的顺序分别为作品、作者、时间、内容、材质(石雕、木雕、陶雕、瓷雕、牙雕和金属等)、形式(摩崖、廊道、石柱、屏风);种类(浮雕、圆雕、透雕);形状(横、直、方、圆、扁形);大小:纵( )厘米、横( )厘米和纹饰特点,从内容(飞禽、走兽、鱼龙等几个方面” 。这段话将评述的几个要点清楚地表述出来。学生通过尝试描述《人民英雄纪念碑(局部)》的欣赏评述练习,就可以掌握雕塑类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尽情地表达自己对雕塑类作品的观察和感受。
4.观察感受体验,提高美术创作的水平
观察感受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与理解作品的结构、形状、线条、色彩、明暗、空间、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进行有目的、有秩序的观察后将观察对象的整体情况、基本特征和细节特点的情况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判断后,并能运用图形的对称与均衡、点、线、面的节奏与韵律、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局部与整体的多样与统一等造型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是美术学习中对观察对象的分析和判断,也是学生形成文化理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年级美术《五味瓶》(造型·表现)一课时,审美环节,通过对欣赏对象进行观察、审美、描摹、判断的学法活动,获得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说感觉、变形状、画线条、加表情、添动作、涂色彩、分组讨论五味瓶的创新性发散思维线路图。并能用美术评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五味瓶的认知感受。可以说感觉:糖、蜜是甜的;醋、没成熟的葡萄是酸的;辣椒、花椒是辣的;盐、酱菜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可以变形状:画各种各样几何图形的瓶子。可以画线条:长、短、粗、细、曲、直、弧等。可以加表情:喜、怒、哀、乐愁。可以添动作:跑、跳、坐、卧、走等。可以涂颜色:红、橙、黄、绿、蓝、黑等。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造型、色彩、情感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感受和认识。品味五味瓶酸、舔、苦、辣、咸的生活化情感和人生百态,提高学生美术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5.巧妙示范引导,激发美术造型的表现
巧妙示范,就是教师依据美术作品的创作形式巧妙运用美术工具进行示范和讲解的审美技能方式。它是学生掌握美术绘画技巧,形成绘制能力的基本方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教学示范的过程做仔细、讲规范、理清楚,才能有助于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才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终把欣赏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笫五课《叶子上的“小血管”》一课的教学中,教学示范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现场示范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微课”来展示叶子上的“小血管”的绘制过程。首先观察树叶的外形、色彩、边沿,以及“血管”的粗细,以及正反两面的视觉和触觉感受的基础上掌握树叶的基本信息。接着用线描的方式将树叶不同种类的外形(圆形、椭圆形、心形、扇形、菱形、针形、掌形、角形、匙形)以及“血管”的线条形成与变化描摹出来,指导孩子们用线(垂直线、斜线、弧线、折线、波浪线、交叉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条)、用点(大、小、疏、密、前、后)来装饰和表现树叶花纹。用色(冷暖色、对比色、邻近色)即可以根据一年四季树叶的色彩变化(嫩绿、草绿、深绿、墨绿、红色、黄色、褐色、灰色、褐色)来传达叶子生命成长过程,也可以用色彩的“渐变”和“冷暖”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喜好。教师的示范过程就是引导孩子们去理解、掌握、感受线条装饰和美化树叶的过程,也是让孩子们掌握线条、造型与色彩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6.自主教学评价,形成美术欣赏的能力
自主评价就是学生依据自己习得的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欣赏评述的方法对美术作品进行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并能用个性化的语言加以表述。它是检测学生欣賞能力习得成效的主要手段。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是每一个学生的真实需要,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判断,同时成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获得审美判断的积极促进和有效激励。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年级美术《诗情画意》一课时,欣赏评价环节,运用美术欣赏评价表来收集作品、作者、尺寸、时代、创作背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基本信息资料进行收集、观察、测量和评价。接着通过展示近代吴昌硕《诗意图》(中国画)的作品,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境。表现形式(工笔画、写意画、兼工带写、白描、水墨画、重彩画、浅绛山水、青绿山水)。创作题材(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以及画幅形式(长卷、横批、条幅、中堂、册页、斗方、扇面)等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填写后进行汇报。学生通过自评、师生共评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学习评价中国画作品的方法。激励孩子们学会评价。成功的评价让孩子们成为生活中愉快学习的仁者,也让孩子们在中华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中成为守护中华文明的智者。
总之,儿童新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策略是在尊重儿童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欣赏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集基础性、审美性、程序性和系统性的欣赏与评述课堂教学范式。随着人们对美育重要性的逐步认识和提高,儿童新美术欣赏教学将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着力提高的重要部分。儿童新美术欣赏教学将使基础教育的美术课堂真正成为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国家未来公民有力助手。也将成为开启儿童,启迪心智、发现美好、拥抱世界、守护纯真的一扇新窗口。
作者简介:魏思东(1969-),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中学美术高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福建省首批中小学美术教学名师,福建省小学美术学科魏思东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主要从事中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美术创作研究。
基金项目:福建省2017年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立项课题“儿童生活美术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 ”[GZS180127]。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学新编》[M].尹少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16
[2]《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尹少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4
[3]《创造与心智成长》[M].(美)罗恩菲德(ViktorLowenfeld)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03
[4]《小学美术课程标准》[H].年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重构多元智能》[M].爱德华加德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3。
[6]《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7。
[7]《生活教育》[J].周志平.新生活课堂实施方法探究 2014,(10)
[8]合肥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D].徐琼.初中美术课堂“影像教学”实施策略的探索 2017
[9]《中国画学全史》[M]. 郑午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2
[10]《元明清绘画研究》[M].徐建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social life is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changing rapidly. Children cannot face complicated natural resources, social life and cultural phenomena without a pair of eyes to observe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 and the world. Art appreciation teaching for children's new life is the need for teachers to apply the discipline concept of the new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cultivate future citizens with core qualitie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rt that students already have,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analyze natural environment, social life, art works and art phenomena, perceive and understand, associate and experience, judge and identify them, and can make correct aesthetic evaluation on them so as to obtain aesthetic pleasant emotional thinking activ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