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动下,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朝着一个综合性素质人才培养的方面不断前进,这些优良品质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从小就开始发展。而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学生学习美术能够帮助他们视野的开阔,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发现美的感性认知,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来说,就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拓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审美能力;充实知识;分析名画;自由讨论
例如可以充实学生们关于美术的课外知识,而不仅仅简单的局限在一本教材,或者是以画画上面,其次是可以带领学生来分析一些经典的世界名画,这样可以极大的帮助她们对美的认知,使他们形成一个对于美的标准的概念,使他们的审美能力得到一个有效的提升。最后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自由的讨论,因为美术毕竟是一个感性的艺术学科,需要学生自由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带动他们自由的观念,提升他们的创造力,积极的培养发散思维。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策略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充实学生美术知识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美术的了解往往还比较局限,这是教师就可以针对那些低龄化的学生,积极拓充他们的课外知识,帮助他们了解更多有关美术的常识,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构建对美术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使他们能够拥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控,并且能够改变他们以往对于美术学习的片面看法,即单纯的画画。能够把美术课堂,真正的延伸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能够在细微处去发现美,感受美,这样才是美术学习真正的目的所在。
例如,在教授“天然的纹理”时,这是一篇小学二年级的美术课文,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对于美术还没有形成一个直观的概念,这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他们进行自己的思维拓展。比如,提问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人生经历中遇见过哪些较为漂亮的花纹,或者纹理,可以与大家进行分享。之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们来展示一些世界上比较著名的纹理图片,以此来帮助他们打开自己的视野。
二、分析欣赏世界名画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一个前提,就是使学生能够先认识到什么是美,而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一些世界名画,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先领悟一种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较为经典的审美水平,这样能够先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一种对美的概念和评判标准。
当他们见证过最好的之后,才会发现那些较差的美术作品水平的拙略之处。而这是提高他们审美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能够给他们对于美的认知奠定一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使他们在自己的心里有一个评判标准,对比的模板。
例如,在教授“陶泥的世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陶瓷制作,根据实际操作使同学们感受陶泥的乐趣。而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中国古代的兵马俑,如秦始皇兵马俑等等,例如,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一些关于,因为兵马俑常识,它的颜色变化和历史发展由来,可以加深他们对于古代陶瓷艺术的了解和印象,帮助他们丰富对于整个陶瓷工业发展历程的认知,并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美术毕竟是一门极为感性的艺术,他不像枯燥的数学,物理等工科类学科需要严谨的计算,它是由人类的灵感创作而产生的一种极为抽象的思维逻辑。而每个人对于美的评判标准也各不相同,甚至大相迳庭,这时就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自由讨论,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将会极大的带动他们进行观点之间的碰撞,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灵感,也有助于加深他们对自我审美能力的认知和对他人观念的包容。从而能够真正地形成一套独属于学生自己的审美体系和审美价值观。
例如,在教授“学画山水画”时,在教授这些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引用许多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提供给学生们进行参考,也可以结合西方的抽象画派,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供学生们进行对比,之后可以使学生们进行自由的讨论。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和独特的审美,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从一幅画中读出什么,或者有什么感受,并且与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而他们这个年龄的学生处在同等位置上的思维,相较于老师的交流会更加的活跃和轻松,有利于他们思维逻辑的扩散。
总之,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来说,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就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完善这一教学目标,例如充实学生们的美术知识,让他们构建美术学习的基本框架,带领他们分析一些世界名画,增强他们的审美水平,最后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帮助他们思维的发散而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观,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出真正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丽敏.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
[2]张凤香.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