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管理工作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有效的教育管理能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让学生在舒适的教育环境中,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校生活中。但是,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目前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学生意见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体现,以及家校共建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在目前教育管理中,教师应当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以便逐步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
关键词:教育管理;班干部;家校共建
如何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一直是教师思考的问题,而随着一线教师的不懈努力,在现阶段的教育管理中,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体系,助力高水平教育管理模式的生成。但是,从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仍然存在部分制约教育有效管理的不利因素,造成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不高的现象。所以,教师应当基于问题进行改进,并在逐渐实施中积累经验,以便逐步提升教育管理的效果。
一、倾听学生意见,实现班干部选举
学生都是有自我意识的个人,具有表达自己建议和意见的愿望,所以,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育管理的事物上,教师也应当注重倾听学生的意见,从而构建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氛围。
例如,在进行班干部的选举中,为了使班干部是在民主的氛围下生成的,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实施班干部的选举工作。首先,教师先组织有意愿竞争班干部的学生,开展演讲活动,在班级中表述自己对于班干部岗位的理解,让其他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学生的诉求。其次,教师组织其他没有进行演讲的学生,进行匿名投票,并在班级中进行公开唱票,从而决选出班级中的干部人选。
可以看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班干部的竞选,能够实现对学生意见的倾听,真正地建构民主管理氛围,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
二、彰显学生本位,促进后进生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支持,在这一教育理念中指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和学习的经历,在知识的理解效果上也带有个人的特色,因此,最终导致课堂中,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效果较好,而有的学生则对知识的理解质量较差,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后进生”,而如何实现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目前教师考量的关键问题。同时,在课堂中,学生是占据主体地位的个体,所以,教师可以组建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互相帮助,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有效认知。
例如,在实际开展教育管理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结合以往的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等进行分析,指出班级中的优质生和后进生。随后,教师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组员的安排,保持每个小组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小组当中既有优质生,也有后进生。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学习活动,并指导每个小组当中的优质生对组内的后进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使得后进生能够在被帮助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技巧,探索出学习的规律,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显而易见,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基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人员的安排,保持每个小组当中学生之间的互补性,使得学生在彰显自身主体地位中,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三、应用即时通讯,建立家校共建
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从来不是教师或者家长单方面的职责,而是双方共同的义务,所以,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地与家长取得联系,致力于将家长引入到教育管理的工作中,共同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但是,在以往的学校教育管理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只有“家长会”和“家访”等形式,而无论是上述哪种形式,对时间和地点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因此,制约了家校进行共建的效率。而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沟通形式被打破,教师与家长可以使用现代即时通讯技术,搭建相互交流的途径,从而促进家校的有效共建。
例如,在实施家校共建中,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即时通讯技术创建聊天群,并将全体学生家长都拉到聊天群中,当学校发布教育管理的政策,以及调整学校的作息时间等内容时,教师应当做好信息的传达工作,将这些内容及时地传递给教师。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家长使用微信当中的“私聊”功能,向教师讲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课下生活状态,以便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实况实施教育管理,逐步提升教育管理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实施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应用即时通讯技术等,都能够提升教育管理的质量,建立具有实效性的教育管理模式,但是,教师也应当认识到,真正地实现高品质教育管理体系的创建,却不是单单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落实的。因此,在之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继续创建新颖的教育管理策略,并在具体落实中,打造高效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园,谷雨卓.论如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104.
[2]杨素苹.人本化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