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期,在此时期,教师需要通过进行人生规划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发展方向,进而使学生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工作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改变,从对升学的需求转变为对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的需求。但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由于缺乏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导致高中生人生规划指导工作难以开展。那么,教师应当选择怎样的方法,有效开展这项工作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经验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人生规划指导;开展方法
人生规划指导工作的开展旨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本方向,并增强学生的规划意识以及增强规划能力,提升学生的发展质量,最终达成提高国家人力资源与国民素质的目的。在当前的社会阶段中,高中生的人生规划指导工作正处在发展阶段,很多学生缺乏相应的规划意识与方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班主任教师应运用班会激发学生规划意识;通过调查提升学生规划可行性;利用榜样指导学生完成规划,以此为开展高中生人生规划指导工作的基础与根本依据。
一、运用班会激发学生规划意识
在高中阶段人生规划指导工作当中,班主任教师的基本目的是唤起并激活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能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擅长事物以及个人能力,进行综合性的思考,以满足自身需求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实际开展高中生人生规划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以此为法,激发学生的规划意识,进而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为学生发展奠定正确方向,并在给予学生充分、可行的规划方法指导。
在利用班会开展学生人生规划工作,激发学生自主意识,激发学生规划意识的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当注意班会活动的阶段性,以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影响学生,使高中生人生规划指导工作的有效性有显著提升。在人生规划指导工作开展的初期阶段,教师需要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能够围绕自身展开关于未来发展的思考,以“新学期新起点”、“我理想中的未来”等等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能够在班会环境中展开关于个人发展方向的思考;在中期阶段,开展以“我与理想的距离”、“梦想的职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激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后期阶段,班主任教师策划“永不停息的奋斗”、“目标成就理想”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今早的确立人生发展目标。
二、通过调查提升学生规划可行性
学生的人生规划包含的方向与种类繁多,可大致分为,规划方向方面,学生的规划可从学习、职业、升学等等方面入手;规划种类方面,学生的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需要“区别对待”。在教师明确学生人生规划的大致分类后,则需要采用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当前的想法与心理需求以及实际需求,进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方法指导,使学生自主完成的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实质性的提升,进而取得更好的指导效果。
在人生规划指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调查方法有不少讲究,首先,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关于学生自身今后发展的方向,在集思广益的环境中,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并及时的向教师反馈。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与家长定期取得联系,从家长的口中了解学生,但不能完全听取家长的“一面之词”,还需要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而使高中生人生规划指导工作的客观性提升。也就是说,在使用调查法提升学生人生规划可行性时,教师需要以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反馈为主,并以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与看法为辅,结合多种客观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提出方法上与方向上的建议。
三、利用榜样指导学生完成规划
位置、方向、目标是航海的三要素,学生在人生征途的大海中航行,只有在掌握自己所处位置的前提下,才能制定方向与目标。在开展高中生人生规划指导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已经通过班会、调查的方法,帮助学生较为清楚的认识了自己,学生缺乏的就是方向与目标,而为学生明确方向与目标正是人生规划指导工作的意义所在。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用一点一滴的进步向榜样靠近,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但在榜样的选取上,一味的选用名人名家,显得略为空洞。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个人发展不错的毕业生来到班级当中进行演讲与经验分享,让学生能够有效的从毕业生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并促使学生以毕业生为榜样,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想要更加有效的开展高中生人生指导规划工作,首先,可以使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实际需求;其次,教师要通过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给出方法与方向上的调整建议;最后,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从优秀毕业生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参考文献:
[1]顾慧.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现状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廖娜. 河源市区普通高中人生规划教育研究[D].广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