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学生全面培养的重要性,开始从多个角度关注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学生的德育教育。但是,目前教师在实施从善教育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经验,浅谈下小学阶段的德育管理。
关键词:小学;教师;管理策略
小学生由于正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心理还不健全,看待事物存在片面性,容易产生主观冲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在管理学生时要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不要只盯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将管理眼界放宽一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提升学生的的德育与个人素养。接下来,本文就围绕小学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展开探索,以期改善教师工作现状。
一、从学生生活出发,培养文明习惯
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应该是方方面面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秩序、学习成绩等,还应该着重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个人素质。小学生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个人各种观念尚未成熟。看待事物存在其片面性,容易受人影响,左右摇摆,对他人的行为没有足够的判断,常常盲目跟风。这时,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对学生的管理,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让学生明确正确的是非观念。
例如,笔者作为小学教师,教育学生不迟到早退,讲文明,团结友爱时,先从自身做起,每天按时到达工作岗位,以热情饱满的状态面对学生,遵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同时,笔者还会制定明确的班级奖罚制度,变现优异的“赏”,表现不好的“罚”。一段时间以后,学生都意识到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与同学要友好互助,见到师长要说老师好,不踩踏草坪等行为规范,不仅自己遵守,还会监督别的学生好好遵守,学生的道德文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笔者立足学生生活,以身作则,有效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文明习惯。
二、从学生个性入手,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围绕学生个性开展工作,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这样的管理是真正能够满足学生成长与个人需求的,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自我的提升。在管理和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就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所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就应充了解学生个性发展,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并且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加重教师的管理和育人的教学。
例如,笔者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个人能能力的成长,就组织学生开展了生活创意大赛,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学生一听说是创意大赛,都显得很高心,迫不及待想要与伙伴分享自己的心想法,课堂一时热闹非常。笔者在私下了解后发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特的想法,小朋友的心灵里盛着像海一样丰富的宝藏。笔者及时肯定了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放手去做,学生便开始了自己的创意之旅,埋头苦干起来。其中一位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出现了屡试不成功的问题,使得学生开始变得沮丧,不再愿意尝试了,笔者在知道这一情况后,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并仔细了解了学生的创意理念,帮助他解决问题。就这样,创意大赛在学生的反复试验中圆满结束了,每一位学生都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与观点,发挥了自己的个性,提升了自己的能力。笔者通过在管理中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展开,促进了学生对自身的认可与信任,推动了学生的个人发展。
三、从道德观念入手,培养道德品质
教师在面对这些年龄小,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时,也要给予尊重,与他们进行良好的沟通,用自身的德育观念在沟通中感染他们,进而帮助小学生形成自身的道德品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学生道德观念展开管理工作,可以组织学生举办相关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例如,笔者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就组织了“文明道德我先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参加黑板报设计或是演讲比赛。期间参与黑板报设计的同学充分利用了图书馆丰富的资料,汇总了大量的道德知识,了解了有关道德的故事与案例,对道德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参与演讲比赛的学生,为了增加演讲稿的真实性与感染力,阅读了大量的道德故事,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故事主人公的平凡与伟大。如此,通过活动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讲道德并不是一件远在天边的事,它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带着这样的认知,学生在演讲时真情流露,故事也感人至深,激发了大家讲道德的意识,顺利完成了比赛任务,达到了学习目的。
总而言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首要负责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当中,教师应当紧密立足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创新管理办法,加强德育渗透,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宋立华.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41-42.
[2]陈卫娟.“群”策“群”力,促家校和谐共育——小学班主任微信群管理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