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了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这一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还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实现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因此,本文笔者对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丰富资源
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而初中生的思维还未完全抽象化,造成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方法,还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因此,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因此,本文笔者以初中数学为切入点,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机制,也是改变学习态度的要素,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呈现出抽象化的特点,学生往往在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内不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长此以往,学习的学习兴趣也逐渐丧失,而信息技术的融入打破了枯燥的课堂氛围,并将数学知识以直观化的形态表现出来,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还帮助学生发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从而对有效教学的展开产生了促进作用。
笔者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动画,“甲、乙两队进行篮球比赛,第一场赢了8分,第二场输了6分,那么两场比赛的净得分为多少?”学生产生多种感觉的冲击,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将二维的数学知识以三维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符合了学生的思维认知发展规律,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了他们的探究兴趣,还帮助学生解决了思维特点与抽象知识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观强调全体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优生能力的提高,也需发现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以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还能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不懂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以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此外,这一模式也能使学生不断建立数学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在进行“单项式”教学前,为了使学生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并能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首先将教学的重点以微课视频的方式上传于教学平台,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下载,并按照导学案将视频中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理解,当学生遇到疑惑之处通过学习群等平台及时的反馈,也可将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表达出来,笔者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此外,由于微课视频保留在教学平台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还能帮助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灵活掌握,从而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
三、借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往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造成学生的学习内容单一,全面发展也无从谈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上出现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与时俱进,发现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并及时挖掘网络中有效的教学资源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资源,还能使学生的认知范围不再局限于数学概念等内容上,从而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层面,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笔者在进行“勾股定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产生过程,课前筛选并整合网络中的教学资源,如:“古巴比伦泥板上就开始记载了多勾股数;古埃及人运用勾股定理开始测量土地;在我国周朝时期,数学家就提出过勾三、股四、弦五等概念”,将这一勾股定理相关的数学史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人类的文明与智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不再仅限于定理、概念等抽象的领域,而是建立在对勾股定理感性的认知层面上,同时,这一资源的利用对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等相关知识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能够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构建一个互动的环境,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以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同时,信息技术的引入也可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此外,信息技术也为教学带来了优质的资源,它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理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从数学知识的由来,数学的发展史等方面出发,将网络中学生未知的知识迁移到课堂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刚.巧借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学周刊,2017(21):150-151.
[2]许燕.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尝试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8(5):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