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人们对于数学文化教学越来越重视,这也给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在新的教学形式下,如何将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此基础上,本文具体探讨了,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文化
当下素质教育进行的如火如荼,数学文化作为热点话题,得到了许多研究者和教学者的青睐,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而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小学阶段,身心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数学文化的学习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因此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本文基于此,也将对数学文化渗透的有效方式,来进行深入的讨论。
一、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提高文化渗透有效性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在进行数学文化渗透教学时,课堂的教学确实是有限的,此时教师要想提高数学文化的有效性,必须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借助网络媒体,动态直观的给学生演示相关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以及数学文化,都形成一个立体的认知,进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突破,从而提高数学文化渗透教学的效率。
以“位置的表示方法”的教学为例,这节课程的内容,单是依靠学生的自己的想象,是十分抽象的,极容易让学生产生认知不清的问题,而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则是会大大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将座位图转化为点子图,之后在点子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助于学生空间思维的建立。又如“圆的面积”讲解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直观的演示圆的分割过程,通过直观的观看,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几何中的极限思想。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数学文化内容,制作成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动态的观看,进而让学生进行反复多次的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拓展数学文化学习的时间,同时也能有效延伸学生数学文化发挥的空间。
二、组织多彩游戏活动,提高文化渗透趣味性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数学文化的渗透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有效的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并从中积累生活经验,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卡片摆数”游戏,让学生两两比赛,每个人从倒扣着放的数字卡片中摸出四张,按要求摆一个四位数,谁摆的数大谁赢。在学生掀开牌面的时候,从最小的个位数开始,依次掀开,每掀开一张,让学生谈一谈是否能赢?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最终决定输赢的是哪一张牌?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能使得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也有符合了学生的心理认识特点。教师在学生每一次操作摆放后,就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更加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较数大小的规则”。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无声的渗透数学精神,不仅能使学生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巧设相应教学情境,提高文化渗透科学性
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注意力更加集中,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也更高。因此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结合具体的数学文化教学内容,创设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从而有效提高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效果。
以“长方体的体积”为例,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以数学名人轶事为导入,为学生讲述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故事,通过趣味性故事的导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能更好更快速的接受接下来的体积教学。并且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有这样一段趣味性的文化历史,进而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又如“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为学生搜集大量生活中常见或不常见的对称图形,或者是让学生在教室中,去观察搜寻对称的图形,将轴对称图形进行总结归纳。同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以校园为教学主阵地,让学生看看校园内的对称建筑。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的方式,不仅帮助了学生进一步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能学生认识到,对称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而感受其蕴含的悠久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
总而言之,数学史的渗透,绝非简单的移植和嫁接,而是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现实发展,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建构知识,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领悟数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1]张秀华.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96.
[2]曹乃娟.润泽“数学文化” 灵动小学数学课堂[J].名师在线,2017(08):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