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给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踊跃性,构建起和谐稳定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还可以将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加以表达,使得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提升。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重视教学的趣味化建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具体方法
就目前的授课情况来看,教学过程中依旧有不少的问题存在,其中,一些教师对于趣味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该如何有效展开趣味性教学活动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指导以及部分教师对于小学数学的趣味化教学缺乏认知,在课堂中盲目的展开趣味性活动,进而导致趣味化教学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面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卖弄来展开论述,以期为关于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实践探究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
一、注重课前提问,创设趣味十足的问题情境
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旧采用以口头表述为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这种授课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很难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注重课前的提问环节,通过为学生创设趣味十足的问题情境,从而切实引发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致和动力。
例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当中,起初,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学习一下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着重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算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这部分的内容。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组小数,并引导学生去观察这组数据,着重说明这些小数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小明想要将一张白纸进行裁剪,如果把它平均裁剪成10份,那么每一份该如何去表示,如果裁剪成100份,则又该如何去表示”的情境,并让学生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展开讨论和探究。当然,在学生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实验演示,从而发现和掌握当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
二、丰富授课内容,以故事引发学生主动探究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致和动力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授课的方式和内容过于枯燥无趣,在这种无趣的教学环境下,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踊跃性受到极大的抑制,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而故事作为小学学生所喜欢,且乐于接受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入故事,其不仅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致和动力,同时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起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为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应该借助故事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还拿“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为例,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前面教师已经带领学生了解了什么是小数以及小数的表示方法,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来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兴致。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阶段给学生讲述“买椟还珠”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当然,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添加一些和本节课知识相关的内容,像是商人买椟所花费的金钱可以是小数。借助此类与课本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提高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数学的乐趣
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脱离了实际的数学教学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是枯燥且无趣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不仅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增添一些趣味化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让趣味化内容的选择贴近具体生活。
例如,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课当中,教师除了展开正常的课堂教学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小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节课的知识,在课堂中展开一次购物活动。在本次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商品,并标注具体的价格,比如圆珠笔1.5元每支,笔记本2.5元每本等等,并给予学生一定额度的纸币,让学生尝试着来进行购买活动。利用具体的趣味活动来展开教学,其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中感受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购物的乐趣。
总的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展开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其不仅仅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当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去组织开展趣味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发挥趣味化教学的作用。当然,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无趣感,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去设计趣味活动,进而让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知识能够更好的吸收,使学生一步步地爱上数学学习,乐于在课堂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许威.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3):191.
[2] 杜鹃. 小学数学趣味化课堂的构建策略探讨[J]. 现代交际,2017(17):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