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体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新兴的一种科学技术,目前已经渗透到了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成为了辅助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实现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绽放出精彩的初中化学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化学;直观情境;演示实验;拓展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教育教学的大力支持,也“活化”了教材,改善了教学环境,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应当不断的在教学实践中推敲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策略,争取实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价值最大化。下面,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有效应用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作为导入环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入环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语言,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初始环节直接为学生灌输知识,这些方式在新时期的教学中都不可取。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作为导入环节,从而为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作良好的铺垫,以求实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教学《原子的结构》这一节时,首先,我指导学生观看了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作用下有了对原子的初步认识。然后,我为学生介绍了原子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对比分子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了原子的特征。紧接着,我让学生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了氧气、氧化汞和二氧化碳的构成,通过让学生进行填表使学生对原子和分子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我通过带领学生观看教材最后的元素周期表,引导学生分析了原子的结构,为学生介绍了相对原子质量。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了巩固提问,加深了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印象,让学生交流了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以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作为导入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有效学到了化学知识,大大优化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以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接触过化学的人,都十分重视实验,但是有限的课堂时间以及部分危险的化学实验并不适合人工操作。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演示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时,首先,我在课件上为学生展示了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指名学生叙述了实验步骤。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我对学生所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相应的补充,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学生交流了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使学生懂得了性质决定用途的道理。最后,我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经历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大大提高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三、以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视野
化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始阶段,但“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之心不可停。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的积极,以实现多媒体技术存在于课堂中的价值意义。
例如,在教学《有机合成材料》这一节时,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了各自穿的衣服、聚乙烯塑料碎片、教室中的插座,对学生提问道:“大家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进而为学生介绍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为学生引入和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然后,我让学生自主阅读了教材内容,通过和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检验了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介绍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使学生了解了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让学生交流了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最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有机合成材料来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到重要作用的视频,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价值,实现了多媒体技术存在于课堂中的价值意义。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既要转变教学观念,也需要利用如今课堂当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将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1]胡俊杰.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传媒论坛,2018,1(02):120.
[2]田伟.浅析如何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