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得到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展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为教育改革的落实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促使学生真正地形成良好的化学学习素养和价值观念,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多个方面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为学生的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化学;教学
初中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刚开始发展、仍旧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认知途径的年龄阶段,如果初中化学教师一味地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会降低学生对化学的探究兴趣,还会丧失化学的工具性价值,难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因此,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展开生活化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和手段。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情境创设是一种十分有效并且重要的教学手段。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具体表现在一些实际的场景当中,而为了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实际用途,教师可以将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引入到课堂当中来,让学生借助于情景去理解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小魔术: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纸,让学生看到纸张上没有写任何东西,接下来再向学生展示了一瓶“墨水”,然后用毛笔蘸上“墨水”,再次让学生观看纸张,学生发现纸张上还是白色的,我让学生稍安勿躁,拿起一个喷壶,在纸张上喷上了一些“水”,学生惊奇地发现纸张上开始出现了紫红色的字。之后,我再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很快想到是“墨水”与“水”发生了反应,于是我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墨水”“水”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一味地按照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讲解,那样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新鲜感,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不利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成长。
在信息素养逐渐成为影响我们做人做事的重要因素的当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善于结合教学目标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兴趣发展,将教材上的内容做生活化的处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此来提升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有机物的常识”这一节内容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普通家庭的三维照片,让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这个普通的居住环境。之后,我再将学生分成了各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尝试将照片中的物体都涉及到了哪些有机物方面的知识,如食物会涉及到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具体地去划分这些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使学生尝试思考如何才可以利用化学知识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刻,有助于学生的提高。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教学形式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影响是十分大的。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大多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十分的被动,难以真正地融入进来,学生对知识消化处理的效率十分的低。而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倡导探究性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获得化学学习的成就感。
比如,在学习“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下调查的任务,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或者独立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与黄铜、黄金有关的信息,了解如何正确地辨认这两种金属。黄金与黄铜在外观上有着较高的相似性,一些不良的商人会对黄铜进行加工处理,假装成黄金贩卖给顾客,一些不熟悉黄金的人很有可能上当受骗,遭受损失,因此,让学生在课下积极主动地去了解这些知识,并在课堂上分享出来,相互之间阐述自己的意见,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见识,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化学学习对自己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帮助意义,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也大有帮助。
本文针对基于生活化理念的初中化学展开了一番探索。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落实可以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看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学资源,科学地总结教学经验,找到实施生活化教学方案的正确途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伟华.浅论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8(09).
[2]缑瑞瑞. 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