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以课后作业的优化为探讨切入点,从作业量符合学生基础、变纸质作业为实践活动和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三个方面出发,对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优化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轻松地接受课后作业并且对其保持认真的态度,进而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关键词:课后作业;数学教学;初中
初中数学教师要进行课后作业的优化,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课后作业进行深入的了解。课后作业从本质上来讲是学生在课后时间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载体。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更多的是将之作为课堂遗留下来的附属品,因而导致作业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从课后作业的本质出发进行研究,使之能够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好帮手,而不是学生身上的沉重负担。
一、作业量符合学生基础
初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加扎实,初中数学教师一般会选择题海战术。这样一来,学生难得的闲暇时间就会被课后作业所占据,学生也因此对课后作业持以敷衍的态度,作业的作用也没有发挥出来。因而在作业的优化中,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课后作业适量化,使之符合学生的数学基础。这样的话,课后作业的存在才能够激励学生学习,而不是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为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与此同时还会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习题训练。在此过程中,笔者就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他们习题训练的结果进行分析。这样的话,笔者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清晰的了解,包括他们所掌握的以及他们所欠缺的地方。在进行课后作业的设计时,笔者就需要在学生所欠缺的地方多下功夫,对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则需要略微提及即可。因为每一名学生的欠缺点有所不同,笔者此时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这样一来,笔者就能够做到减少作业的重量,而且作业的质量也没有有所下降。
二、变纸质作业为实践活动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总是以题目的形式出现,这样并不符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做作业的动力。此时教师就需要将纸质作业变为实践活动,但后者不能完全取代前者,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安排。这样的话,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就是活动的过程。
除此之外,实践活动能够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了《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内容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明白了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并且能够分析出实际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的数量关系,进而因此列出方程组进行解答。因而笔者所设计的课后作业就是围绕着这些内容展开的,旨在帮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灵活的应用。此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去对生活中能够用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案例进行搜集,并且用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去对其进行解决。接下来笔者就会要求学生将整个解决的过程记录下来,并且在课堂上展示给笔者。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积极地去完成笔者所布置的课后作业。
三、让学生上台进行讲解
课后作业的检验形式也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优化的内容,因为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暴露出自己在学习上出现的各种缺点。但在传统的作业检验过程中,教师只会注重结果,反而忽略了过程,进而导致学生的缺点无法显现出来。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课后作业的讲解,并且根据此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评价。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在此基础上改进自己的行为,进而在学习上获得明显的进步。例如:还是以《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为例,笔者会抽取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让学生展示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每一名学生都需要上台展示自己是怎样发现生活案例的,又是怎样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进行解决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思路上的长处和短处都能够全部凸显出来,笔者也能够根据此来对学生予以科学的评价,如哪名学生所列的方程组并不简便,还有更简单的解法等。除此之外,全班学生每人讲一个生活案例,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行生活案例的共享,此时他们就能够将这一数学知识的应用进行总结,日后在生活中遇到相关问题的时候也能够及时给出解决的方法。这样的话,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就能够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课后作业的完成者是学生,因而初中数学教师在优化作业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各种情况,如他们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学习需求等。当教师为学生所设计的课后作业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话,学生也能够轻松地对其进行接受。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作业,进而实现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初中数学教师优化作业的目的也能够达到,他们的教学效率就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娟娟.关于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154-155.
[2]陈绩艳.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有效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