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及设计策略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作者:黄洁
[导读] 受以往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
        摘要:受以往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课后作业设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与不足。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教师应该针对自己以往的语文作业设计方式进行教学反思工作,利用良好的作业设计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小学语文作业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浅谈高效的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课后作业;小学语文;作业现状;设计策略
        课后作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帮助小学学生巩固语文学习知识、提高语文水平等多种作用。但是通过调研与观察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文作业的设计存在着许多弊端,在应用的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透彻的对语文作业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教学实践创新与开发出高效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分析
1.语文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受到长期的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放在教学任务的第一位,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常常会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作业中设置大量的练习题,以求通过“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的积累中快速的提升语文学习水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教学效果。这种作业设计方式正是教师急功近利教学方式的体现,因为语文教师在“题海”战术的作业形式中堆叠了大量语文练习题目使语文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容易导致小学学生在接触和解决语文作业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疲劳感。在单一性的语文作业长时间的积压下会引起学生对作业的厌倦心理,在解决作业的过程中会采用消极的解决态度——如应付解决作业习题或是逃避作业等方式,使作业给学生带来的提升效率降低。
2.语文作业要求的强制性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疏于对学生心理需求的分析工作,语文作业的形式常常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作业的要求又具有强制性,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作业解决环境中,作业的应用效果达不到教师的理想高度。例如教师在写作作业中所布置的作文题目常常过分追求主题内容的深度,而忽视了学生真实的写作能力与写作积累水平,学生在强制的写作要求下进行写作,常常出现写作内容空泛,字里行间缺少真实感情的支撑或是偏离文章主题的问题,写作作业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效率十分有限。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强制性要求的语文作业背离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学习兴趣,学生难以自主的对作业内容进行钻研与学习。
3.语文作业内容的一致性
        在以往的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作业设计常常忽视了班级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班级中布置的作业呈现出一致性的性质。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常常是所有同学需要完成的任务都是一致的,然而因为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教师在保持作业内容一致性的同时常常需要做出“取舍”。在一致性作业的设计中,教师选择作业内容偏向帮助语文学习能力较差同学进行课程内容巩固的话,则改作业对语文学习能力较强课程内容掌握较为牢固的学生提升效果不佳;而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设计难度较高的进阶性任务,帮助语文学习能力较强同学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时,能力较弱的同学则会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出现解决困难等问题,因而丧失作业完成积极性。由此可见,传统教学作业内容的一致性难以两方兼顾,不利于班级内全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1.制定多样性作业
        为了改善传统作业形式中“题海”战术给学生造成的学习疲劳感,教师在小学阶段语文作业的设计中应该通过提升作业的多样性,丰富语文作业的形式。

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应该对以往的作业设计方式进行教学反思,看到以往“题海”战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任务目标,采用如阅读作业、预习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对单一的作业形式进行丰富。让小学学生在多样性的语文作业环境中发展各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
        在语文作业的设计过程中,笔者除了为学生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外,还常常利用预习作业对作业的结构进行调节。例如在《古诗三首》一课的学习中,在学习《浪淘沙》后,笔者布置了三个作业。第一个作业是完成《浪淘沙》的词句默写任务,让学生通过默写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第二项笔者则设置了要求学生熟读《江南春》与《书湖阴先生壁》两首诗词的作业,之后第三项又布置了让学生做《浪淘沙》相关练习题的作业。通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加入预习作业,既是对作业内容进行了形式上的丰富,又使学生通过预习作业为之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应该善于丰富语文作业的多样性,以此保持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作业完成效率。
2.设计趣味性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趣味性作业的布置吸引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调动学生的兴趣驱动学生主动的完成作业,提高学生解决作业的效率,让学生高效的投入到作业解决过程中,更加深入的掌握和理解语文学习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设置实践性作业或是生活化作业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的被动学习地位转变为主动学习地位,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作业形式改善作业的强制性要求,保障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
        例如在《桥》的课文学习的课前,为了调动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作业中设计了实践性质的作业。在作业中,笔者要求学生留意日常生活中的桥,并对身边的桥进行观察,并通过绘画、文字描述的形式表现出生活中的桥。在实践性的作业驱使下,小学学生的预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在课后时间内对回家路上、网络视频中的桥进行观摩,并积极地完成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桥的实践作业,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对《桥》一课课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对课文文章内容产生了探索欲望,顺势投入到课文预习工作中完成了预习。实践性质的语文作业可以有效的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学习效率。
3.划分层次性作业
        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掌握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作业设计时也应该活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小学语文作业的内容进行层次性划分。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该看到小学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展露出的实际学习能力,通过依照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给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的作业内容。通过教师对语文作业进行层次性的划分,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作业环境,让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高效的提高。
        在《将相和》一课的学习中,笔者在随堂作业的设计工作中首先对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学习状态进行了分析,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对作业进行了层次化设计。首先笔者布置了生字积累类型的基础作业,要求班级中的所有学生全部掌握并完成作业;接下来笔者又设置了对课文中主要内容进行理解的相关任务,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思考,并得出答案,如果学生实在难以解决则需要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笔者则布置了分析人物特点更深层次的课文理解作业,要求学生尝试完成,在思考中进阶学生的课文学习能力。通过层次化的作业设计,尊重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使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
        总之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看到作业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辅助作用,并重视对语文作业的设计工作。通过教师在教学反思工作中对传统教学中语文作业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的设计进行创新与发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宝莲.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新课程(上),2016(5).
{2}丁永萍.优化小学语文作业提高小学语文质量的对策[J].新课程:上,20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