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应用故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基于此,笔者将从“课堂导入、课堂探究、课堂结尾”三个方面入手,具体阐述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语文能力
从学科内容上来看,小学语文学科是故事的“天堂”,其中不乏深入浅出的寓言故事,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等,而这些故事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载体,同时,也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创造了契机。另外,故事精彩与否要看“讲故事”的人,教师作为教学中“讲故事”的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能力,让故事富于生命的活力,是每个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故事讲解方式和角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故事缺乏针对性、启发性、科学性是阻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本着“超越教材、用活教材”的基本原则,加强故事情节设置的自主性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从而直指学生心理诉求,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一、用于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过程的好坏非常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故事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巧妙结合学生心理,精心设计故事,丰富学生课堂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会以故事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精心研读教材,将本课内容转化为故事,并在课堂上以声情并茂的语言进行讲述,比如,“在旧年除夕的大街上,有一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地走着。她又冷又饿,整整一天,一根火柴也卖不出去,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怕父亲打她。她擦亮第一根火柴,看到了好吃的东西摆在她面前,她擦亮了第二根火柴......”讲到这里,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后续的内容展开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并积极发言。之后,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投入到课文的深入学习中去。以此来为导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欲望,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二、用于探究,提高能力
将故事用于探究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强师生互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故事来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展开深入探究,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讲故事氛围,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会以故事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询问学生“你们知道天地万物是怎么产生的吗?”以此来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会将学生分为两组,让每组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本课内容,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并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进而,在学生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我会创设合理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在组内进行交流,我会以问题加以引导,比如,“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呢”,《女娲造人》。最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喜爱。
三、用于结尾,余音环绕
课堂结尾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沉淀的时刻,但同时也是学生注意力容易涣散的时机。要想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不妨以故事为结尾,让学生能够在聆听故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故事的形式结尾,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会以故事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我会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总结故事大意。进而,我会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将故事内容表演出来。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最后,我还会以其他的寓言故事进行结尾,如《掩耳盗铃》,从而丰富学生视野,提高其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时间、教师、学生的变化而变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理念和方法,为适应课堂教学的变化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燕.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07):176.
[2]闫顺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J].亚太教育,2016(0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