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但在长久以来,教育界都倾向于以人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审美鉴赏和情感体验等感性方面的能力,而将创造力的培养寄托于自然学科的学习上。这种片面的认识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发挥全面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开动思维,深入思考,以探究、讨论、观察等方式达到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让语文阅读既具有感性美,又具有理性的创造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 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创造力的来源不仅在于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运用,还需要历史、人文、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支撑,以寻找创新的立足点和突破口。语文文本内容的丰富性正好符合了创造力的要求,在阅读中,学生能够处于由文字到现象、由现象到本质的理解过程,在全面的思考中提高创造性思维。下面,笔者就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细心观察,自主获得真知
在目前的教育中学生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标准。因而在学习中学生都倾向于记忆文本中的标准答案,以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要学习方式。而随着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很多问题都能够通过自主观察获得答案。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观察意识,树立从观察中获得真知的学习意识。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主人公从观察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在阅读前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什么方法能够知道世界各大洲之间的关系。当学生回答是需要从地理课本中寻找答案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体验维格纳发现问题答案的独特方法。通过对“将地图上一块块陆地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相似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块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一段进行阅读,学生能够发现原来在维格纳之前世界各大洲的关系问题还没有确切的答案。在魏格纳通过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后才发现了问题的真相。这样学生就能以魏格纳为榜样,学会依靠主动观察事物来获得知识。
二、发挥想象,巧妙创造故事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阅读童话,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利用常见的事物进行联想引申创作出神奇故事的过程,从而培养自身的创造力。在目前,教师对于通过主要注重于情景体验的方面,而不能让学生感受童话的创作原理进行再次创作。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中事物的关联性,进行新的组合,创作出新的故事。
例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提高创造力。通过阅读能够发现巨人之前生活的花园是寒风凛冽的,而当他看到“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时突然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道理以孩子为主角再次创作。比如,学生可以想象一只老虎一直很愤慨自己没有玩伴,当他学着孩子们的样子微笑时,很多动物都来和他玩耍,这时他明白了温和善良对于人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不再是没有根据的创作,而是在一定的理念支撑下进行的蕴含哲理的创造。
三、观赏胜景,激发创造动力
创造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目前的教育中,教师只注重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创造,而忽视了动手能力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要作用。长此以往,思维创造不能得到实践的验证,就不能支撑进一步的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广泛利用具有创造性的经典事物,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创造的魅力,从而培养从实践中进行创造的意识,提高创造的全面性。
例如,在学习《秦兵马俑》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观赏激发创造的动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等数据中体会到兵马俑规模的宏大。教师可以放映视频,让学生具体观赏“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描述的特点,感受兵马俑的神奇。在观赏中学生可以想象兵马俑制造的过程,对古人的创造力进行深刻的体会。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兵马俑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行讲述,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巨大价值,从而激发创造的动力。
综上所述,创造力的培养是学生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扩展文本中的理性成分,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观察意识,树立从观察中获得真知的学习意识;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童话中事物的关联性,进行新的组合,创作出新的故事;最后还可以广泛利用具有创造性的经典事物,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创造的魅力,从而培养从实践中进行创造的意识,提高创造的全面性。通过全方位的培养,学生能够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创造性的思维促进自身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探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刘芳,名师在线,2019-12-05.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张雯雯,课程教育研究,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