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作者:曾菲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感悟提升对小说阅读的重视程度、依靠自身力量对文本内容和内涵进行深入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环节。因此,通过施行自由表达梳理小说层次、巧妙设问探究小说内涵等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水平,进而彰显初中语文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不同的文学体裁往往指导着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也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侧重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看,文学作品主要可分为四种体裁,分别为小说、诗歌、戏剧、散文。近年来,小说逐渐成为初中语文阅读考试中考察的重点,针对学生对小说中主次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对小说故事及其思想内涵的理解和对小说留白情节的补充等相关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完整、清晰地理解小说的文本内容、思想情况,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映射情况,成为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因此,教师应当利用有效策略完善小说阅读教学形式,利用小说文本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其精神生活,使其得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小说文本进行梳理和探究。
        一、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语文教师往往将教学精力投入到诗歌和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传授通过意象和景物描写观照作者思想情感的方法,带领学生展开小说阅读训练的次数屈指可数。另一方面,部分语文教师认为小说的阅读理解难度相对较高,在较强应试心理的影响下认为小说阅读答题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不利于学生语文成绩单的提升,因此,小说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尤为不足。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通读一遍小说文本,了解其大概情节和主要人物,能够基本把握作者情感倾向即可,并未基于小说内涵、中心主旨及其语言建构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小说相关知识一知半解。
        (二)学生不主动进行阅读训练
        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未熟练掌握小说阅读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和技巧,因此,也并不具备在课内外进行小说阅读训练的主动性。就笔者的课堂观察和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尚未养成系统、持续地进行小说阅读训练的良好习惯,学生往往只重视了小说本身的故事性,但并未就其深层内涵和反映的社会现状进行深入思考。长此以往,学生对小说阅读的畏难心理将会进一步加深。


        二、小说阅读教学策略
        (一)自由表达,梳理小说层次
        凡是入选了初中语文教材的小说,都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教师进行精确讲解。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小说的重要要素和进行小说阅读的系统化方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选取典型小说为学生进行深入剖析,在梳理重点为其梳理小说的层次和脉络,使学生明白故事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理解小说中心主旨和情感寄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依据小说结构和层级划分进行自由表达,切实锻炼其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社戏》一课时,由于这篇小说篇幅较长,因此,学生阅读起来往往会觉得结构脉络较为杂乱,无法具体分辨每一部分到底书写了什么内容。基于此,教师可带领学生共同梳理这篇小说的层次,将“社戏”为基点将小说共分为三个部分1.看戏前,主要写“我”和母亲归省的生活;2.看戏中,写“我”与小伙伴到赵庄看戏的过程和快乐心情;3.看戏后,写看戏后发生的小事。在教师给出划分依据后,可要求学生找出每个部分分别涵盖了哪些段落,学生可基于细致阅读进行自由表达,使小说的结构层次逐渐明晰起来。
        (二)巧妙设问,探究小说内涵
        典型教学问题时引领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探究的有效方式;小说因其特殊的体裁特征,大部分学生容易被其故事性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因此,教师便更应当利用这一点,通过在课堂上基于小说文本内容巧妙设问,引发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和对其中思想内涵的探究兴趣。首先,教师要利用备课时间设计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丰富意义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创造力;其次,教师在设问之后,可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理解和思考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创设的世界,发表自身的独特见解,在综合组内成员意见的情况下,挽救和理解小说的思想、文化内涵。
        再以《社戏》一课为例,为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小说内涵的兴趣,教师可为学生提出教学问题,如:“这篇小说题目为《社戏》,但作者却并未着重描写戏曲故事和看戏经过,是否存在跑题的嫌疑呢?”“作者认为,这场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但是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又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呢?”通过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使学生深刻领会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和对朴素、自由生活的美好向往,准确把握小说内在含蕴。
        参考文献:
        [1]仲生其.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33.
        [2]陈祖利.浅论初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技巧[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02):3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