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教育科目,而写作是语文的综合积累,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刚接受初级教育的小学生是很重要的,因此,写作能力必须从小学生开始重视和培养,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顺畅。有鉴于此,教师应该吸取经验教训,提高重视程度,从小学开始认真对学生进行写作教育。本文将以自身的写作教学经验为基础,谈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良好的写作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写作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关系到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学生年龄小,认知发展还不成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易接受的、感兴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以提高写作教学效果。
一、注重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需要学生进行不断地学习和积累,除了基础的课堂学习之外,课外阅读积累也很有必要。鉴于此,在小学生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学习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让学生在写作时能有文可写,少走弯路。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学生很难自己分辨,为了避免学生走弯路,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推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神话、寓言、成语故事类书籍,如《一千零一夜》《中国古代神话》《中华成语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丰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写作思维。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小说类书籍,如《神秘花园》《哈利波特》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此类读物,开阔思维的广度,学习多样的语言表达技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看的名著,如《昆虫记》《格列佛游记》等,让学生感受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为了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小型的“百家讲坛”活动,每次由一名学生向全班学生分享自己近期的阅读书籍和收获,并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阅读的好书,以及推荐的理由。作为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写作时更有思绪,让写作变得更轻松。
二、传授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技能
不同类型的作文有不同的写作技巧,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写作时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向学生传授不同类型作文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传授学生如何拟作文题目,如何更好地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如何使文章内容更具有吸引力,等等。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写作技能,才能在作文中妙笔生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向学生渗透不同写作类型的不同写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不踩雷,不偏颇。例如,写人的作文,如写一个对我最有帮助的人,在这类人物作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外貌时要做到形神兼备,描写人物的语言时,要做到“言为心声”,描写的人物示例要典型,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日常小事就可以。对于记事作文,如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要注意写清楚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要选择能突出作文中心的典型材料。对于写景作文,如写一篇我家乡的美景,要注意描写景物的独有特点,语言表达要形象、真实。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紧扣作文主题,作文的内容要源于生活,作文中不能出现错别字,用词要准确,等等。只有将这些写作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写作时做到心中有数,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三、注重细节描写,提高写作质量
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后,写作的大方向就不会出现偏差,但是,作文也讲究有血有肉,作文的细节部分也不能一笔带过,写好作文的细节,对于提升作文的档次非常重要。
例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记一次游戏”的写作内容时,就可以指导学生注重写与游戏有关的细节。在写完游戏的基本玩法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文章主人公玩游戏的内心活动,还有游戏旁观者的面部表情,等等。通过描写玩游戏者的内心活动细节以及旁观者羡慕的表情细节,进一步体现游戏的乐趣,让作文变得更加生动,而不单单是一种游戏的简单介绍。再如,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推荐一个好地方” 的写作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写完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周围景色、为什么推荐等内容后,可以指导学生写一写在这个地方的某个位置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这个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等细节,让作文变得丰富起来,让读者更加对这个地方感兴趣。通过细节的描写,作文主题进一步升华,作文内容更加丰富,更加丰满,有助于提高作文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引起重视,要认识到小学阶段是为写作打基础的阶段,要注重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要通过多种方式传授给学生不同类型作文的不同写作手法,同时要注重写作细节,以提高作文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桂妍.小学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0-131.
[2]靳素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