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依据:
现在基层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以下困惑:教学多年能力怎么还是原地踏步走?体育课如何达到高效?体育课如何体现新课标思想?如何科学有效评价一节课?如何有效地进行观评课?怎样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何解决工作中思想懈怠现象?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水平?如何提高学校教研组老师整体研究水平?笔者建议:运用“三备两磨”磨课基本式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困惑。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学校体育教研组全体成员;
2.重点:掌握并能运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磨课基本式;
3.难点:教师参差不齐的业务能力提升和工作积极态度。
4.主要目标:提升基层体育教研组群体教师专业化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化。
三、思路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磨课从教研组讨论制订磨课计划开始,上课教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的实践反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分工观课、课后评议等研讨活动。整个过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究方式完成。线下主要有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和听课评课研讨等协同活动。磨课过程的发表、浏览、修改、点评、讨论、问答等研修活动则在线分散活动。它是基于实际教学、教师自主问题研究、群组协同规范探讨的混合式课例研究。有了课例研究流程的连接,可以将平日教研组分散的教研活动,组合成主题任务、研究问题指向明确的课例研究活动系列。一次全周期的课例研究在一月左右的教学闲暇时间即可完成。
2.具体研究方法:
(1)制订磨课计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课计划是全体智慧的结晶,更是理论提升的外在反映。它主要包括目标任务(本课例研究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要达到的目的)、研究问题(研究要达到预期结果会遇到的困难、困惑和障碍)、说明事项(打算如何通过教研组的磨课认识和排除所遇到的困难、困惑和障碍,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磨课各环节的要求)。每一位教师所承担的任务都要胸有成竹,更要熟悉自己所负担的任务的具体做法和细节。磨课计划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粘贴复制的,它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心血,从文字的精炼到具体的细节,多次修改,多次论证,因为磨课计划具有指导性、科学性、实用性、严肃性,一篇不足200字的磨课计划就要耗费多时,制订的过程就是提高自己认识的过程,丰富自己知识的过程,增长自己技能的过程。
(2)授课人第一次上传教案(一备)
授课老师提交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对话的载体。它主要对教学问题解决措施有预设,对教学能引发的学生学习有预设。备课、上课是我们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学会预设生成和学会实现生成则是我们上课后的反思学习。不能生成学生学习的教学是无效的。第一次备课基于老师已有的经验,更是一节常态新授课,而不是一节优质课,如同我们日常备课教案一样。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考虑教学预设能生成学生什么样的学习,一定要目标引领内容。
(3)基于同伴互助的第二次备课(二备)
有了老师们的集体智慧的指导,授课人第二次的备课就显得比较轻松了,但囿于原先的思维定势,要大幅度改动备课太耗时费力,只能取其精华,合并同类项。
(4)观课研究之准备工作(二磨1)
如何有效地观评课?采用课堂协同观察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部分观评课困惑。
所谓课堂协同观察,它是一种指向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实际发生的数据和信息来评判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课堂观察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群策群力,运用团队力量和智慧,集思广益,发现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解决之;跟进教学过程、做连续规范的协同研究,养成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听评课的好习惯,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召开由授课教师、成员组成的观课准备会议,重点研讨与教学目标、主题研究有关的观测维度。如何确定观测维度?赵超君将课堂观察分为5个视域:1课程性质2.教师行为3学生状态4课堂互动5体育效果。然后根据4个视域分成15个视角和45个视点。每一个视角就是一个很好的观测维度。但维度多了容易造成教师工作量大,导致听评课质量下降。但与教学目标、主题研究有关的观测维度必须制订和实施。目标引领内容,主题研究是有针对性的。这也与听评课教师的人数、水平有一定关系。人数多、水平高,可以多选择几个观测维度,如围绕着教师教、学生学、教学目标等;人数少、水平高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和主题研究进行;人数少、水平一般可以围绕着练习密度、运动强度、运动技能等进行(或1-2个视点)。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迎刃而解。会议记录要整理存档。如在研究主题为关注个体差异、确保全体学生都受益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课例中,我们选择的观测维度是:1教学手段对关注个体差异的有效性2场地器材的摆放对个体差异的影响3课的流程对个体差异的关注4技术掌握程度观测量规。
将所有参加观评课老师分成N组,每1-2人(或更多)一组,每一组指定组长负责,根据他们的特长、兴趣、需要领取观测维度。各小组既合作又独立完成安排的观测维度任务并上交教研组审核、完善。教研组下发观测维度任务表,责任明确,要求具体,奖罚分明,要让教师带着任务和问题听评课。
各小组召开研究会议,选择观测点,制订实用、可观察、可操作、可解释、可记录的观测量表和量规,并经过骨干教师指导、观阅教案验证可行性。会议记录要整理上交。
(5)上课观课(二磨2)
这是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围绕一节课的对话。我们按照既定的方案认真观察、倾听授课老师的语言、教态、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整个过程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记录下教师、学生的一举一动,以便课后对观课记录进行整理并撰写观课报告。
(6)课后评议(二磨3)
召开评议课会议,对照观测报告从宏观(整体)和微观(量表和量规)两个方面点评本节课的优缺点。全体参与学习和讨论。在“课后:问题研讨” 区开展依据观课记录分析解决问题的效果、总结反思和对教案修改的协同讨论。每一个小组拿出本组的观课记录,从分工的观测维度对本节课进行评议。数据精确,记录认真,每个人都感觉这节课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评价两个预设是否全部生成,每位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7)授课人第三次备课(三备)
群组评课议课后,授课教师不断总结反思,从学生各种学习生成状况中长善救失,找出更贴近、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和表征方式,调整和修改教案。群组成员还要对教案讨论,结合自己的教学思路、理念进行反思总结。
四、创新之处:立足于教学实际,从问题入手,追踪、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一以贯之坚持问题的突破,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五、预期成果:
通过教学案例与教学实例的形成与分析,在多元视角的研讨中,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精要的理论诠释与贴切的案例剖析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体育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专业化研究能力。
整个过程就是课例研究的线,也是教研组一以贯之研究问题的过程。这也教会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如何研究问题:把教学设计循着磨课流程改出来,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经过思考,把预设生成写出来、做出来、记下来、说出来和改出来,就是教师为更好的生成学生的学习,对教学不断预设、实现、检验、反思、调整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这就是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研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