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80年前,八女英烈集体沉江,壮烈殉国。八女,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缩影。东北抗战精神永不过时,永绽光彩。当代的我们,需要的是听从党的安排,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抓住机遇和挑战,贯彻落实适用于当代的东北抗联精神。全心全意地为老区(林口)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为牡丹江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八十年后的今天,乌斯浑河必将再次澎湃!
八十载春秋矣!
80年前,乌斯浑河坝,一面是威逼利诱的敌人,一面是寒冷刺骨、深不可测的河水;退一步,是生,却是苟且偷生;进一步,是义,却是死于非命。
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玉手纤纤枪杆握,丹心烁烁我旗扬”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为使部队主力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在指导员冷云的率领下,在燕巢幕上的紧急关头,抛弃个人安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的疯狂逼降,誓死不屈,舍生取义,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80年前的她们,当中最大的仅仅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当河水淹没了她们的一切,只留下慢慢平静下来的河面,和日军军官的一句话,“中国连女人都不怕死,它是不会亡的”。
是啊!中国,因人民而更加强大;中国抗战,因民族精神而更加坚定。八女英魂,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真实展现;东北抗联精神,是像八女英魂一样前仆后继的正义的凝聚。这样的国家,必定完胜;这样的民族,不会灭亡;这样的人民,必将富强。
八女,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缩影。东北抗联精神的产生,不是民族的偶然,而是必然,时代的必然,正如中华民族复兴一样的必然。东北抗联精神,大胆地说,是所有黄炎子孙的应激反应,确切地说,是在一念生死之时,激发出的一种爱国、卫国的潜意识。我认为,空前不绝后的爱国主义情愫是东北抗联精神的脊梁骨。当时,中国内部并不和谐,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存在隔膜,同一阶层中,也因自己心理的乌托邦不尽相同,而勾心斗角。而敌人的炮火就是给当时安逸的我们当头一棒,这是历史的必然,即使不是和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也将会有其他国家入侵,甚至,是我们自己将自己国家断送。“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中国疆域辽阔,当外敌踏上我们的领土,怕的不是外敌的炮火与兵力,怕的却是内部的私心,内部的反戈。
外敌的入侵,激起了我们内心最深处最自然的爱国情怀。抗联战士来自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甚至不同民族,其治国理念、出身经历各异,但当硝烟四起,都像八女一样将生死置之度外,将街头巷尾都变为抗战要地。可以说,是抗联精神推动了抗战的胜利,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推动了我们中国统一,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如果,站在乌斯浑河岸边的是你,我相信,历史依然会如此。八女,是中国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的沧海一粟。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也养育了东北抗联文化。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闯的精神。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不同于其他北部省份,特殊的地域决定了文化的独特与魅力。其处于中国境内,包含中华文明;由于历史地域演变,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由于处于边界,中俄文化交流频繁;由于物产丰富、地广人稀,闯关东精神亦融入其中,形成多元、包容、开放的龙江地域文化,从而孕育生长出东北抗战精神,哺育出一批又一批“人杰”,80年前的那一天,乌斯浑河铭记着的八位女官兵皆为土生土长的黑龙江人。
八女英魂,光照千秋。东北抗战精神永不过时,永绽光彩。抗联忠贞报国、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于当代,是最鲜活难忘的教材范本;抗联百折不挠、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于当代,是共产党员面对困难时最真挚地鼓舞;抗联英勇顽强、抗击外辱的爱国热忱,于当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动力。东北抗联将士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在缺衣少粮、队伍锐减、敌多我少,随时都有可能牺牲的情况下,却能视死如归,长期与敌人斡旋斗争,靠的是意志,不是身体;靠的是信念,不是武器。
时机已经到来,乌斯浑河必应再次澎湃!她们,用生命诠释革命,用奉献让乌斯浑河咆哮,而当代的我们,需要的是听从党的安排,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一种东北抗战精神的当代运用,更是对八女英烈最深沉的尊敬。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我们应抓住机遇和挑战,使乌斯浑河再次汹涌澎湃,贯彻落实适用于当代的东北抗联精神。我们应当全心全意地为老区(林口)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为牡丹江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优化龙江营商环境。乌斯浑河的澎湃,与现代社会存在的落差,我们自己可以补齐!
八十年后的今天,乌斯浑河必将再次澎湃!
作者简介:王嘉祺,华北理工大学 18级临床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