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与日》中空间、行动与自我的追寻论述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作者:杨苗
[导读] 《夜与日》是伍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有着鲜明的传统写作特点,也是伍尔夫后期实验性创作的有力体现。
        摘要:《夜与日》是伍尔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有着鲜明的传统写作特点,也是伍尔夫后期实验性创作的有力体现。本文重点结合《夜与日》小说的实际内容,对空间、行动与自我的追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夜与日》,空间,行动,自我
       
        《夜与日》,即Night and Day,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1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有人说这部小说是“极其正式和古典的作品”,也有人评价说“时代赋予了这部小说以新的、深刻的意。”,就连当时的剑桥杂志,也评论说“虽然小说人物形象不够鲜明,但也承认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当代文学的先行者。”作为一个合格的作家,伍尔夫十分关注时代的变迁,以及时代变迁对人们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影响,并且一直通过小说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时代变迁的理解。
一、时空
        在《夜与日》中,主人公通过幻想、凝视以及漫步等三种动作不断的化解着自己身份的危机,并通过屋子、窗以及街道等三种空间形式进行了表达。凯瑟琳的家宅是传统势力的象征,对凯瑟琳和她母亲产生了限制,让凯瑟琳感到窒息,甚至不断的产生逃避的幻想。而伦敦的街道则是凯瑟琳认为的一种社会空间,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当她在各个相互交错的街道中行走的时候,与外界取得了联系,认识了自我。而对于凯瑟琳来说,窗是家与外部世界的界限,是其理想与现实的联系,主人公走向自我,正是始于凭窗而望。虽然空间环境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因为有了诸多人物的参与而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是《夜与日》小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在其它传统的小说中,空间与时间往往都发挥着背景的作用,而《夜与日》中,空间和时间则结合在一起,成为小说中的某一个角色。虽然《夜与日》是一部非常传统的小说,但是其中的物理空间意象建构以及线性时间叙述的有机结合,却存在着超越背景的意义。看似平常的时间安排,却也将事情的发展进行了完整而详细的讲述,所以在物质空间方面,时间具有了空间化的内涵,并与物质空间形成一种具有叙述内涵的大网,让主人公处于家宅、窗、以及街道等物质空间中产生自我感知和自我认知,并通过相应的行动加以展现[1]。
二、家宅
        在《夜与日》中,房屋是其主人公主体性表现的关键场所,不仅是他们得以立身的场所,也代表着他们与过去的联系,承载着他们对于未来的幻想。空间的功能之一就是贮藏时间,尤其是建筑和图片可以将时间进行有效的凝固。如果一件屋子里到处都是老照片,那么就说明这是一间历史悠久的房屋。而凯瑟琳和她的母亲住在犹如历史礼拜堂一样的家宅中,有着很多的旧物和人物肖像,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过去的岁月。这些过去让他们无法割舍历史,也无法继续前进,只能不断的陷入幻想与回忆中。
        面对过去,凯瑟琳产生了强烈的无奈,但又认为时间可以很轻易的埋藏一个人的功劳与过错,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时间面前就显得不值一提。甚至,现在也会成为过去。钟表时间是凯瑟琳内心矛盾与烦闷的催化剂,在钟表“铛铛”的声音力,凯瑟琳开始思考生存的意义。梦想与现实被凯瑟琳比作钟摆,梦想是充满浪漫的爱情,而现实则是毫无爱情的婚约;梦想是自己喜欢的数学,而现实则是烦闷的家庭生活;梦想是母亲口中六十年前外祖父的故事,而现实则是正在完成的传记。她沉浸在幻想中,经常分不清梦幻与现实。正是因为凯瑟琳的家不再拥有梦幻和诗意的色彩,所以对家宅中居住的女主人产生了束缚,他们虽然沉溺在过去中无法自拔,却又得不到满足;虽然也想过挣脱,但是总感觉力不从心,且对未来充满彷徨与茫然。在这种情况下,逃离是必然要发生的结果。另外一位女主人公玛丽,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性,由于不满足自己的乡下家庭,而独立一人在伦敦城生活,想要找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发展自己的事业。她的这种状态深受凯瑟琳的羡慕。


        所以,家宅虽然属于私人的物质空间,但是也会对人们的精神产生很大的影响。凯瑟琳的家宅中,各种家珍与肖像画让时间空间化,对其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产生了压缩与束缚,凯瑟琳对于与众不同的生活有着无比的憧憬,浑身都充满了反抗的气质。与玛丽对于自己空间的积极支配权与精神独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作者伍尔夫意识到了家庭空间对于女性生活的影响,通过《夜与日》揭示了男性构建对女性的影响,抒发了自己对于历史传统的独到见解,深化了窗与空间的意象[2]。
三、窗
        在《夜与日》中,伍尔夫笔下的女性以及男主人公通过凭窗而望,了解外界的世界,也使字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窗是凯瑟琳逃避眼前、展开想象以及行动开始的起点;玛丽的凭窗而望表现出了他对权利的追求;男主人公拉尔夫的隔窗而望泄露了自己对凯瑟琳的真情实感以及对玛丽的复杂感觉。也是通过窗户,拉尔夫向凯瑟琳进行了表白。
        在《夜与日》中,女性凭窗而望,代表着她们想要摆脱传统男性势力划分给他们的狭小空间,而男主人公的凭窗而望则是勇于跨越阶级界限的表现。而拉尔夫进入凯瑟琳的家宅,则象征着他突破了两人之间的屏障。所以,窗是隔离两个世界的屏障,也是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凭窗而望,代表着主人公可以超越权利的限制,获得内部与外部的和谐[3]。
四、街道
        对于小说中的人们来说,除了家宅、窗之外,伦敦的街头是他们的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在《夜与日》中,伍尔夫不再将伦敦城的街头作为背景,而是赋予其生命,使之成为小说中最重要的角色。所有漫步在伦敦接头的都是年轻人,他们会在漫步过程中找到自我。与家宅相比,伦敦的街头更加轻松、自由。
        凯瑟琳在伦敦的接头上漫步的过程中,比平时的她更加真实。不同的街道有着不同的景色;选择的街道不同,代表着一个人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式不同。当走到斯特兰德街,她会思考自己的将来或者某一数学题;走到取道河边,她会思考不存在的东西,例如海滨、森林等幽静场所。在伦敦街头中漫步,凯瑟琳体会到只有融入人群,恢复自己的社会身份,才能够找到自己生活的价值。面临迷宫般的伦敦街道,凯瑟琳在经历了困惑、茫然、无助以及彷徨的时候,才了解到自己对于拉尔夫的感情[4]。
        玛丽在伦敦的街头漫步,则有很强的目的性,经常在自己的工作之余思考自己与拉尔夫的关系,思考自己的未来,思考自己的事业。
        而拉尔夫在伦敦的街头漫步则期望获得心灵上的自由,既享受到了斯特兰德街景象带给他的快感,又体会到了凯瑟琳与他擦肩而过的紧张,体会到了凯瑟琳没有认出自己的沮丧。
        在《夜与日》中,在街道中漫步的年轻男女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以及身体上的运动。通过运动又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我,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充分融合。正是因为街道,小说中的主人公才追寻到了爱情的意义、工作的意义以及生命的意义。

结语:
        《夜与日》的内容讲述了不同的年轻人在不同传统背景下成长所具有的时代感,讲述了不同年轻人在遇到历史问题、爱情问题、事业问题以及自我认知问题的时候,所产生的彷徨心理和苦闷心理,讲述了不同年轻人当时所具有的身份危机以及精神危机。这种人物心理变化与时空变化的结合,赋予了其实际行动以一定的象征含义,也突出整部小说主题的丰富性、深刻性与切实性。

参考文献:
[1]徐忆宁. 维吉尼亚·吴尔夫《夜与日》中的自我主义[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2]吴丽娟.《夜与日》中两分领域的研究及女性自我认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5):40-42.
[3]谷婷婷.逃离客厅——解码伍尔夫《日与夜》中的空间政治[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3(02):91-95.
[4]吕洪灵,王秀红.《夜与日》中空间、行动与自我的追寻[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02):125-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