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法 润物无声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作者:李欢欢
[导读] “全民阅读”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其意义不言而喻
        【内容摘要】“全民阅读”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其意义不言而喻。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段语文教学也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而朗读是阅读的基础,也是一种能力,需要通过训练才能掌握。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和懂得如何去读书,这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朗读兴趣  朗读形式多样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训练,它是眼、耳、口、脑并用的朗读活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者关注的焦点。低年级的孩子热情活泼,极易被新鲜的事物所感染,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和表情,更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低年级也是学生朗读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我的做法。
一、激发朗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段语文教学提出: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做好的老师是不变的真理。而兴趣对于朗读训练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想读、乐读,才能读得入文、入情。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以“故事”激趣
         初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喜欢听故事,为此,在每天的午读时间我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只要午读铃声一响,孩子们看着我拿着故事书走进班里,马上会安安静静地坐端正,脸上满是笑容,眼里满是期待。对于故事内容,我首先选择孩子们熟知的、经典的动物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三只小猪》等,读时注重感情色彩,做到声情并茂、角色分明,有时就像个演员。孩子们常常听得如痴如醉,下课铃响了还意犹未尽。曾有学生说:“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好多遍了,为什么你讲得感觉不一样,好想天天听你讲故事。”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原来自己熟悉的故事通过朗读能变得那么精彩,学生们就能从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其次还可以选择趣味性较强的绘本故事,如《不,我不是小树枝》、《鳄鱼哇尼》、《笨拙的螃蟹》、《小猪变形记》等,读时结合书中的插图,读到故事情节转折处,设置悬念,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孩子们便会大胆想象、各抒己见,甚至带上动作绘声绘色地讲起来。午读时间听故事就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竟然演变成了孩子们抢着讲故事,争当故事大王。我想,这就是我要的效果: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2.以“比赛”激趣
         个人朗读赛。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建立班级朗读打卡群,孩子们通过录视频和发语音的形式,朗读故事、儿歌、弟子规,以及和大人一起读。我会对每个孩子的朗读进行评价和鼓励,到月末评选出五名“朗读之星”。
         小组朗读赛。我把全班分成10个小组,小组合作朗读一篇课文或故事,最后评出冠、亚、季军三个优胜小组。
         故事大王赛。每天午读时间两个孩子讲故事,由其他小听众点评、投票,评出当天的“故事大王”,并奖励一颗“阅读星星”。得到这颗“阅读星星”的孩子会欣喜万分,因为集齐十颗就可以拥有老师送的图书。
         不同形式的朗读比赛结合着奖励措施,对孩子们朗读时的一些闪光点进行表扬,让他们享受这种成功带来的喜悦,不断前行。
二、多样的朗读形式
         1.拍手读儿歌,触摸朗读门槛。


         低年级孩子刚刚接触朗读,容易出现“唱读”现象,即使老师给予纠正,但不一会儿就会再现,所以在教学《姓氏歌》、《小青蛙》这样的儿歌时,让学生拍手打节奏读,学生手、嘴一起动起来,精气神特别足,儿歌读得琅琅上口。有时课外阅读中有小儿歌,很多学生也会边读边拍手,因为他们很喜欢这种简单的朗读形式。
2.范读领路,扎实朗读基本功。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他们的这一优点,在朗读教学中坚持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他们来说是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因此示范朗读不是单纯地古板地听完朗读就行,而是要进行朗读的评析,在评析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语感,体会感情,然后,再仿读。如在教学《树和喜鹊》时,老师示范读一二个自然段,让学生边听边想:刚才老师是以怎样的语速、语调读这两个自然段的?为什么要这样读?通过学生的回答,学生逐渐从老师的朗读中领悟了孤单寂寞时朗读的语速稍慢、语调低沉,学生们体会了感情,然后再仿读,学生会更一步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久而久之为他们到高年级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句、段之间的停顿,即所谓朗读的节奏。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把一个个词读成一个个相对的整体。时间长了,学生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正确地朗读。
         除此之外,范读时还要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和强度体现出句子中的关键词。为了帮助学生寻找句中的关键词,我通过具体例句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的组成部分。随后,看看句子着重表达什么,仔细体会关键词语,再用重音读出来。如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教师先范读,再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着重表达的是非常想去新疆、北京看看,在此基础上边读边用“▲”标出重读的地方“多想”,师生一道吟诵。这样抓住难点进行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自然而然得到长进。
3.反复诵读,内化朗读能力。
         利用课文插图指导朗读。在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适时用插图配合朗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看图能力的训练,又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乌鸦喝不着水”是朗读指导的难点,朗读前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插图,问:这是一个怎样的瓶子?里边的水怎样?学生马上回答出这是一个瓶身高而瓶ロ小的瓶子,里边的水不多,继而体会到乌鸦要喝水的艰难和着急的心情,进行朗读时学生急促快速的语气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来。
         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朗读。低年级课文有一些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生活经验的迁移,能把学生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的朗读上,如在教学《一个接一个》这篇课文时,文中有一句:“唉,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要求读出沮丧的语气。在朗读之前,我问学生:你和小伙伴在外面玩得正高兴,妈妈让你回家睡觉,这时候你会怎样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顺势引导:文中的小朋友和你们是一样的,应该怎么读?这时候学生就水到渠成地读出这句话应有的语气。
         分角色表演朗读。表演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了解,更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我让学生带上头饰进行表演,学生边演边说,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同时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主动参与,学生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感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明白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总之,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领悟文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效地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培养朗读能力,掌握朗读技巧,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经过日积月累,反复训练才可以提升。让孩子们爱上读书和懂得如何去读书,这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王风兰.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考试周刊,2014.
【2】齐敏,李维加.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3】吉姆·崔利斯.朗诵手册【M】.新星出版社,201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