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在小学教学阶段开展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经验,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
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现如今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目前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空洞,不贴近学生的生活等等,因此其教学有效性始终难以提高。以下,笔者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1、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1.1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合作成为了当今社会形势下人们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之间会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分工,一起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活动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在不断地实践中掌握和别人沟通以及合作的一些方式和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是当今社会形势下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生活的结合,能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和探究问题,同时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提出一些个性化的解决措施和办法,进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锻炼。
2、联系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兴趣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是教育。”由此可见,生活是指导学生的最佳教育者。基于此,我们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可以将教学中的具体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植物与我们”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笔者准备了一些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蔬菜和水果。在课上,笔者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是密切相关的,你们觉得植物和我们有哪些联系呢?”有的学生说植物可以制作药材;有的学生说植物可以拿来食用;还有的学生说植物可以保护环境……接着笔者说“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植物有关的知识,你们看这是什么?”笔者拿出了西红柿说“你们喜欢吃西红柿吗?”,学生积极地回应说喜欢。这时笔者说:“那我们就以西红柿为例来说一说,一株完整的植物都包含哪些部分吧。”笔者出示PPT课件,展示了西红柿的生长图,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之后笔者又请学生思考“很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可以直接食用,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学生说出了很多,如萝卜、大白菜、花菜、藕、辣椒等等。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都十分浓厚。
3、多元化实践教学,深化学生体验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家庭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来组织实践活动。在多元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此一来,既可以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深化学生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观察认识各种植物”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学校、家里以及上学途中的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植物的种类和植物的特征,启发学生思考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之后,笔者以“校园里的植物”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即组织学生们排队走在校园中观察植物,同时请学生们思考“你认识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我们从远处观察校园的树木时,你可以观察到什么?从近处观察时,你可以观察到什么?这些植物又有哪些特点呢?”在回到课堂中时,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刚才我们在在校园中观察到的植物,并把刚才让学生思考的问题进行逐一的解答。如学校里有柳树、槐树、月季花、丁香花、海棠花;从远处只能看到大树粗壮的树干和茂盛的树冠,而从近处看可以看到树的树皮和书页的形状;这些植物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等等。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可以使学生发现校园中处处有美景,同时还可以使学习和生活更好的联系在一起,拉近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深化学生的体验。
4、找准生活切入点,提升综合素养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的内容是有限的,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于教材进行教学,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鉴于此,我们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找准生活的切入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神奇的机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以“机器人”为例,引导学生展开了综合实践活动。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机器人已经不再是学生触不可及的东西,在学生的家庭中,很有可能就有一些小型的智能机器人,但他们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机器人到底是如何发展的成现在这个样子的。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智能机器人?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又有哪些特点?之后笔者又给学生介绍了机器人的基本构造,使学生通过视频的方式了解机器人的组装过程以及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如此一来,既可以培养學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 培养个性,创新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特点,不同的个性产生不同的特点。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培养创新能力。老师可以把课堂打造成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学会创造,改变学习方式。与此同时,老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营造放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将知识充分运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勇于发现新思路、新观点,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不拘泥于课本。
6、 以活动方式构建生活实践场景
实施小学的课程实践活动也为老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老师也可以合理的引用这些教学资源,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应用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的气味性,提升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始终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老师在实践教学的同时,需要将课程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亲手实践、主动学习,及时地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能够让学生及时地、正确地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垃圾分类”课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做课后调查,对家庭、学校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以及目前国家所要求的垃圾分类政策有什么样的要求,做成垃圾分类调查表,展开课堂讨论,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了解。
结束语: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基础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老师是知识的主导者,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小学教学实践活动课需要按照新课标课改的要求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研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學最终目标,让活动课真正成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参考文献
[1]薛立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02期.
[2]洪灿.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06期.
[3]陈绿绿.问题——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J].新教师,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