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中小学生在成长的路途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挫折,因此,加强挫折教育就成为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客观需要,文章基于此,以《孤独之旅》中的故事为切入点,就如何开展挫折教育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孤独之旅》;挫折教育;心理健康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刻,对他们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对构建现代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挫折,能对学生以后经受生活中的挫折进行方法引导。利用资源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也是方法之一。这样能在理论上感受别人的磨难,分析别人的处理方法,以便从中学到经验,内化为我们的思想意识。掌握了对待挫折的正确方法,才能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能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坚持不懈的恒心。挫折教育具有引导性、渗透性、实践性、长期性等特征,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是课堂中利用文本进行教学的特征。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比较多,作为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途径,并对其进行心理指导,是现代教师的基本责任。
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讲述了少年杜小康因家景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课文描绘了柔弱、幼稚、恋家的少年杜小康,历经牧鸭生活最初的孤独和恐惧,终于战胜自我,变得坚强的一段生活历程。这篇课文适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结合课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两方面心理渗透。
一、生存下去最重要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家底最厚实”说明他家境殷实,是如今人们口头上的富二代。有位卫生专家曾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他还没成年,十一二岁就已经不幸了。经济的落差就是心里的落差。可是人不能就这样颓废,得活着,体验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体验酸、甜、苦、麻、辣、辛、涩的人生百味!七情六欲的释放、满足、发泄,梦想、愿望、理想、追求、向往的实现!拥有生命,我们才有希望,生活便有了更多的激情。
生命是美好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命。可如今,我们身边不少十几岁的少年为点小事,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痛心,也让我们教育反省。我们要让学生有这样坚定的意识:当困难降临时,我们应当笑对困难,迎难而上,采取有效的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它,战胜它。杜小康做到了,他不上学,节省学费(过去上学要交学费。现在不交,而且不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的。)为了生活,他和父亲要去很远很偏僻的地方放鸭。我们以后遇到艰难,感觉暗无天日时,请记住:要先让自己活着,生存下去,便有了盼头。《三体》有言:“活着本身就很妙,如果连这道理都不懂,怎么去探索更深的东西呢?”
二、适时担负起家庭的责任
我们享受家庭的温暖,也该分担家庭的风雨。“家庭不幸,匹夫有责”作为孩子也有责任为家庭出力,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在这方面杜小康很优秀。家境败落,他只能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是改变家庭境况的唯一途径。有了不幸,除了面对,还要改变。他陪着父亲去放鸭。遇着暴风雨,鸭子被吓得四处乱窜,他也害怕。可他知道,鸭子安全,生了鸭蛋才能改变家庭境遇。鸭子太重要了。在陌生的环境中他拒绝了父亲一起找的关怀,决定分头找,并付诸行动。“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即使幸福的家也难免会起一点涟漪。唯有一家人相互体谅,相互扶持,才能走得稳、顺。现在,我们的孩子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这是对的。家长不让孩子经历一点风雨,宁可自己吃糠咽菜,也带孩子品尝汉堡包,穿名牌。我们告诉孩子他是为自己读书,从没告诉他们也该为家庭奋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家庭中有担当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工作中有担当。
杜小康也曾失落过,恐惧过,他能坚持。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咬紧牙关挺一挺,杜小康的潜能被激发,他战胜了恐惧,走出了茫然。鸭子长大了,下蛋了,他激动得哭了。他终于见到了风雨后的彩虹,是那么绚丽,这也是挫折的魅力。
有人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与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自古英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中外历史上,一帆风顺大有成就的人实属少见。真正出类拔萃的,大都是那些历经艰辛,在逆境中磨炼出坚强意志的人们。孩子练就抗挫折能力是其能受用一生的财富。让我们带着孩子高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参考文献
[1]陈小凤. 怎样对中学生进行挫折教育[J]. 读书文摘,2016,(5):11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