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四个“妙招”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作者:孙国霞
[导读]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
        摘  要: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1]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帮助学生奠定了人生的一块重要基石。本文以小学生好习惯养成为目标,提出了四个便于操作的妙招,以具体事例展示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以期有助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好习惯养成;“妙招 ”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伊勒阿特说:“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动力。”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是打好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从小养成好习惯,优良素质便伴随一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学生好习惯养成方面进行探索、尝试,总结出以下四个“妙招”。
        “妙招”一:常规教育“促”好习惯养成
        我校是新成立学校,学生主要为各校分流生及转学插班生,家庭背景、生长环境不尽相同。一、二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我们工作的首要目标。一直坚持做的事情就是学会排队。入校排队、上厕所排队、上课铃响排队回教室、领取午餐排队、洗手排队等等。在学校首届趣味运动会即将来临的时候,学校提前安装了比赛项目中用的器材——投篮机。当老师还在担心课间活动可能会比较乱的时候,结果看到学生们排起整齐的队伍,轮流投篮,互相谦让。由此可见,前期的常规教育初见成效,颇感欣慰。学生在非常感兴趣的事物面前不推不挤,规则意识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育活动中慢慢建立。我们所采用的常规教育方式如下:
        (一)从新生入学培训开始,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和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规则意识。
        (二)进行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开展“我是班级小管家”活动,实行一人一岗、人人有责,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
        (三)树立榜样,“文明礼仪小标兵”给予积极教育和引领,将班级卫生、课间纪律、路队集会、文明礼仪都潜移默化的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妙招”二:德育活动“练”好习惯养成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开学典礼,校长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们明确新学期努力的方向,在心中播下向上成长的种子;教师节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感受老师的辛劳和伟大,培养学生学会尊师、学会感恩;班级文化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趣味运动会、传统文化节、绘画展、英语节等,充分展示学生健康快乐的良好风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在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时,我们应该以这些活动为契机,锻炼学生将好习惯在实际活动中进行到底。
 “妙招”三:评价机制“激”好习惯养成
孩子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谁也不愿意输给谁。要想让学生形成好习惯只靠老师的提醒、教育也是不够的,因此,建立一个与学生学习、习惯等挂钩的评价制度非常重要。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评价机制的激励,而有效的评价机制更是能让学生自主、乐于参与到习惯养成的各种活动中。我们将评价与少先队的“五小”活动相结合,在校内开展“五小”评比活动,学生争做“红领巾小主人” “红领巾小书虫” “红领巾小创客” “红领巾小百灵” “红领巾小健将”活动中,以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制定小学“五小”存折,分别为争做“小主人”、争做“小书虫”、争做“小创客”、争做“小百灵”、争做“小健将”。五本存折分别设定需要达标的具体要求,并施行星币兑换制度,评价主体为老师、家长、班干部,每学期最终以此评选出“五小”达人。
“妙招”四:家校携手“保”好习惯养成
        案例:一个PAD引发的思考
        近日,一位班主任因学生将平板电脑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玩而将其没收,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她主动向父母承认错误,然后与老师联系。该学上回家后向家长说明此事,而家长并没有与老师联系,而是让接送孩子的爷爷向老师要回。当爷爷进校找到班主任时,还没说上三句话就开始对老师进行辱骂,并说老师想私藏他的平板电脑。过激的言语和对老师不尊重的态度让老师猝不及防,十分委屈,而这一切都是当着该学生和其他老师的面。当然这位班主任的做法有待商榷,她没有及时主动的与学生的父母联系,但家长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和对老师的不信任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该学生的规则意识、犯错后应承担的责任意识不但没有养成,其尊师感恩意识也会受到影响。好习惯养成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才能让好习惯形成并伴随终生[2]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就成为一项社会的责任。这种指导是试图帮助家长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相关的法律、伦理、生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我想这肯定是家长的普遍需求。因此,我们除了将家长学校作为提高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外,还购买了龙华区积极教育系列读家庭教育篇,通过布置寒假实践活动,给每位家长发放一本书,让家长通过阅读寻找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习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最稳定的素质。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我们任重道远,唯有在方式方法上多下功夫,不断更新,适应社会、时代发展,才能更好地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兆红.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同心出版社,2010-4-1.
[2]冯伟,方元.21天习惯养成法.中国文化出版社,20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