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我国德育工作的方法与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现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仍较为片面,并从学科渗透、活动设计、教师素质及家庭同步四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措施探讨,旨在提升我国德育工作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工作;中学教学
引言:提升中学生核心素养,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对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总体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德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德育工作能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而思想品德正是核心素养的关键。教育部门及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
一、注重德育工作在学科中的渗透
课程教育几乎占据了学生全部在校时间,是德育工作渗透的主要目标,也是德育工作效果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将德育工作的重心放在课程资源中德育相关内容的开发,增加学生接受品德教育的时间,使德育工作取得理想效果。
(一)强化基础课程中德育工作的渗透
基础课程是中学时期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内容,对德育工作成果有重要影响。各科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核心,寻找课程体系与德育工作的交叉点,对学生展开学科关联品质的针对性培养,提升德育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如政治课程与德育教学内容有重合性,是极佳的德育工作渗透科目。教师在课程教学与德育渗透的进程中,避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法,应使用大量的典型案例调动学生的情感,如抗战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事件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等。同时,教师在案例使用过程中要进行针对性讲述,保证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解读案例,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投入情感,强化案例的震撼效果与学生的重视程度,使德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切实提升学生的行为品德。
如历史课程中教师可跳出课本限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扩展教育,为学生讲述大量具有教育价值的历史事件,并进行合理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族文化自豪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阅读习惯,使其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智慧,实现全面发展。
如在地理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的品德。同时,教师在相关教学内容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品德。
如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见识,培养其文学素养与人文情怀,使他们的成长更加具有温度。在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美学观念与艺术鉴赏能力。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除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以比赛的模式帮助学生建立遵守规则、努力拼搏的精神。
(二)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现阶段,我国初中教学多设有德育课程,但与传统课程相比,由于缺乏高质量的教研工作与专业的德育教师培育部门,德育课程效果较差。学校与教师要尝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尝试,完善德育课程的体系。
首先,改变德育课程教学方式。传统德育课程以举例讲述为主,缺乏与学生的精神沟通,导致课程效果较差。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尝试用自由讨论的方式进行德育教学。德育教学中的自由讨论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讨论,保证学生对相关问题思考的深度,使德育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完善德育课程考核体系。中学德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以任课教师评价为标准,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德育效果不明显。学校与教师要对课程考核标准进行完善,寻求更多的方式将学生日常行为纳入考核体系,使考核结果正确体现学生的综合品德,促进德育课程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
最后,动态化课程体系。由于德育课程体系仍处于尝试进程中,课程评价与优化是课程完善的重点。教师在课程教育结束后要进行反思,寻找教学进程中的疏漏并进行改善,不断完善德育教学体系。
(三)构建地方特色课程
地方特色课程相较于普适性课程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强,往往能取得较好的德育教学成果。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要加强对地方文化历史的研究,构建合理的地方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学生品德构建中中国特色品德的比例。例如济南背靠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如孔孟文化、先秦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及特色泉城文化,校方要对其进行整理,合理规划地方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德育工作教学成果。
二、积极开展德育活动
回归生活是德育教学最好的办法。所以学校在德育教学进程中要更多的开展德育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品德的提升。
如定期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与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促使学生主动了解红色文化,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比赛的方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而督促落后的学生主动进步,扩大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的范围。
如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环卫工人送温暖、敬老院艺术表演,帮助学生养成帮助他人的习惯,建立同情心理与公益意识,使学生发展更加健康。
如在国庆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和教师节、母亲节、世界环保日等具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举办主题活动,如知识竞赛、主题讲座等培养学生相关的道德品质意识,针对性强化德育工作的效果。
如定期举办大型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科技教育等活动,并采取多种奖励手段吸引学生参加,使每个班级都有多个作品,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素质培养更加全面。
三、加强教师素质建设
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在德育进程中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自身道德素质建设,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德育工作更加深入。
首先,教师要注重自身行为细节。学生会不自主的对教师的某些行为进行模仿,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控制自身的行为习惯,如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热情回应学生的问好、注重仪容仪表的整洁、重视自身教学进程用语的规范性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行为示范,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强化学生细节控制。教师要明确生活细节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生活习惯提出严格要求。如持续进行课前教师问好,阻止学生随便丢弃垃圾。
最后,建立完善的师德制度。学校应结合教学实际要求,制定教职工行为规范。从制度上保证校内所有人员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行为示范,给予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强化学生品德意识。
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生活环境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德育工作开展的进程中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协调工作,避免教师教导方向与家长教导内容出现分歧,导致德育工作效果较差。
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家庭教育辅助工作。我国现阶段家庭成员想出中存在大量的问题,父母对于孩子抱有强烈牺牲感,进而导致家长常会采取较为偏激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做出错误示范。因此教师要做好家长教育工作,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防止家庭生活影响德育工作的效果。
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将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传递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再次强化,使德育教育更加立体、全面,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结论:健康的思想品德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奠基石。德育工作在所有的教学工作中更是基础且关键的一环。校领导及教师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研究,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多方面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鹏飞.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2]李晓东.新时代中学德育课程的发展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德育,2018(04):26-30.
[3]谢腊梅.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7.
作者简介:岳娜娜(1989年12月)性别:女 籍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学历:本科,毕业院校:滨州学院 现有职称:中学二级 研究方向:如何通过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