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具是学习时用来帮助理解某事某物的模型、实物、图表等的统称,是学生用来学习的工具。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要让小学生认识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就必须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先用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然后通过由“具体——形象——抽象”的思维认识规律,来使小学生认识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多次的思维训练,培养、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学具恰好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离不开学具。
【关键词】学具 小学数学教学 抽象
一、使用学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会知识的潜在动力。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学生对要学的知识充满好奇心,就会想方设法去了解它,探知它,相反如果学生内心充满倦怠,心慵意懒,知其一不想知其二,那么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自然界充满了神奇的遐想,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但由于年龄尚小,学习意志不坚强,自制力缺乏,学习兴趣易转移,在课堂上注意力易分散,如果能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二、用好学具能使复杂知识简单化。
新课标理念强调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小学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很多知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是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提炼、总结。但有些知识比较复杂,理解有一定困难,借助学具可以将复杂知识简单化。例如学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由于圆柱形体不是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无法采用“数体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推导出体积公式,推导体积公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鉴于此,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将形体进行转化,将大脑中的思维想象具体化。通过观察两个底面直径不同,高矮不同的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猜一猜那个圆柱形容器状的水多?将水倒入底面积一样大的两个长方体水槽中验证哪一个体积大,思考圆柱体积和圆柱的什么有关?将圆柱体切割、拼合成近似长方体,教具演示,学具实践,从而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教具学具的使用,降低了理解难度,体现了以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思想。
三、使用学具能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新课标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要组织学生积极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参与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小学生数学学习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他们对事物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感性认识阶段,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而数学知识是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猜想预测、实践验证,进行抽象、概括,从而得到数学规律。使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知识形象化。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用铁丝制作不同的圆圈,用绳测法和滚动法,将曲线变为直线,反复测量计算,从而发现圆周长的特点,得出圆的周长公式,课后还可以用套圈游戏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再如在学习圆锥体积时,一个锥形,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准备好空心的圆柱圆锥学具,把圆锥放入圆柱里观察,用试验的方法,把圆锥的水,倒入圆柱,从而得到圆锥的体积小于圆柱的体积。再用实践操作验证圆锥和等底等高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等底等高的圆柱中,倒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最后再用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继续试验,强化体积三分之一的关系必须是等底等高。
四、用活学具能使枯燥知识趣味化。
数学课堂应该是轻松活波、生动有趣的,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动态的认识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思维的发展,让课堂教师有激情,课堂有活气,学生有活力,知识能活用。学具的使用既能使课堂动起来,还能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下感悟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特征,变“学数学”为“做数学”。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剪四组小棒:(1)6、7、8厘米(2)4、5、9厘米(1)3、6、10厘米(4)8、11、11厘米,分别摆三角形,并填写记录单,让学生发现哪组能摆成三角形,初步感知摆成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将吸管剪成2cm、3cm、5 cm、6cm四根小棒,尝试实验从其中任取三根首尾顺次相接来摆三角形并做好实验记录,再次感知构成三角形三条边的特征。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感悟、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特征: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最后再让学生观察思考:判断时是否需要把三根小棒中的每两根都相加,有没有简便、快捷的方法呢?从而让学生知道较小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就可以构成三角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总结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总之,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的有效使用,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借助于学具操作,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年
2、《如何认识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陶伟波,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