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作者:李丽丽
[导读] 小学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其人文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其人文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语文学科教学的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是响应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内化,将其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分别为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可以用二十四个字概括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1价值目标
   从国家层面来说,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重要的价值目标,这八个字概括了共同理想的内容,共同理想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崇高理想,个人理想要与国家理想保持一致。教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价值目标,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开展理想教育。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周总理在少年时期提出这句话的社会背景,再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周总理年少时期的雄心壮志,并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尝试树立自己的成长目标和人生理想。
1.2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价值取向的内容是可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人若是有偏激的行为取向,就会在激进的行为中迷失,急功近利,注重眼前利益,形成自私自利的心理。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初步建立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为例,该篇课文的主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教师要利用该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道德素养。
1.3价值准则
        价值准则是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以祖国为傲、为祖国的发展而不懈努力。以《为人民服务》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张思德的精神,学习其优秀品质,提升自身的素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丰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文本,它们往往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好例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进行体会与感受,通过宣讲人物的高尚品格来熏陶学生。 例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在生命垂危之际,把仅有的一碗鱼汤让给三个小战士喝,为了让小战士能走出草地而牺牲了自己。在教学中,笔者抓住老班长的动作、神态描写,引导学生想象他无私“让鱼汤”的情景,使人物形象高大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精神和高尚品格。又如,《穷人》中的桑娜收养孤儿内容,笔者着重引导学生品味桑娜收养孤儿的动词、桑娜家境贫困潦倒的语句、桑娜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使学生心中穷人桑娜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一户家境贫困的人家,因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这种扶困救弱的情怀令人感动。

学生在阅读中结合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不断受到情感熏陶,不断积累向善的情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更有成效。   
2.2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富含优良学习典型、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品质的文章,或是选取课文中一些经典的爱国角色,让学生角色扮演。在这种角色扮演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激发,引导他们正确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丰富,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拓展和完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能够从多个感官多个角度分析人物。教师可多进行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养成关心集体、关心家庭、关心国家的优良品质。
2.3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到处有资源,教师要给学生多创造学习机会,让学生回归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真知。在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不能靠死记硬背,应紧贴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向课外延伸,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自觉地接受德育教育。如学完《慈母情深》一文后,可以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自制卡片写上祝福语送给妈妈,回家帮妈妈做家务,摘抄有关描写母爱的佳句,阅读佳作《妈妈的账单》,仿写一篇歌颂母爱的诗歌;还可以开展感恩父亲、感恩教师、感恩朋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如,在教师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举办手工作品比赛,让学生将对母亲、对教师的爱浸透于自己制作的礼品中,彰显“感恩教育”的主题;在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了解和参与各类民俗活动,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创建相关服务类社团,如小雷锋社团、小卫士社团、红领巾服务队等;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同类题材的课外阅读活动 ,以丰富学生对相似人格的认知。
2.4利用教材文本,引领学生接受爱国教育
        许多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熏陶或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元素,教师要潜心挖掘并利用,远离枯燥说教,学会让教材“说话”,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材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教师要善用、妙用这些资源,用它们去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笔者是这样提问的: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那么艰巨,五壮士为什么还毅然接受了任务?当学生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痛恨日寇的恶行,自然就会理解了五壮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受到狼牙山五壮士爱国精神的影响,从而激发出爱国热情。在语文教材中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如《梅花魂》中漂泊他乡的外祖父对祖国的依恋;《詹天佑》中詹天佑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周恩来掷地有声的回答……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同时,还要巧妙运用情境,合理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主义还体现在诗人高尚的情怀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诗人王昌龄誓死保家卫国的精神体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诗人王翰对国家的无限热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诗人文天祥的壮志豪情……让学生从这一首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词中,去体会诗人博大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需要教师立足于对学生德育发展水平的充分了解,潜心挖掘文本中的优秀德育资源,积极发挥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优势,在教学各环节有机渗透、适时点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灵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验文本中的内涵,从而达到升华情感、润泽心灵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小平.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J].甘肃教育,2018(19):54.
[2] 邢彦红.如何在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J].新课程,2019(01):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