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中预习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3/1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7期   作者:徐亮
[导读] 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摘要:预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并传授相关的预习技巧,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本文阐述了小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以及预习的技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重要性;方法技巧
        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 激发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学课文,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带着疑问听课,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结合老师的讲解,问题很快得到解决,获得愉悦感、成功感,这种感觉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随之调动起来。例如,在教授《落花生》一文时,学生对“借物喻人”的修辞手法理解有难度。在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花生的生长环境、实用价值、经济价值等情况。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借物喻人的修辞手法有了初步了解,课堂上带着这个问题听课,目标就很明确,再结合老师的讲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问一个学生是怎样理解的,他说他把花生看作人,与人联系起来,与人的好品质联系起来,其他学生也说出了不同的看法,借物喻人的效果明显,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由此可见,充分的课前预习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教学的重难点,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既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知识进行多层次辐射和知识延伸是获取课外知识的有效途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且相对集中,单靠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去获取知识是有限的,而课前预习突破了把教材作为唯一知识来源的瓶颈,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变得丰富多彩。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根据课文中给出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知识延伸,通过网络、工具书等手段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获得知识再生成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彩色的非洲》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课前做充分的预习,因为课文中涉及到很多有关大自然方面的知识,如果学生课前预习不充分,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给学生解释,学生可能感到枯燥无味,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前,我要求学生利用上网、查阅资料、观看央视7频道《人与自然》等方法了解大自然,把大自然的知识与课本知识有效地融合,在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而且对非洲的地貌、植物、动物等全面介绍,好多学生不但完成了老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还向其他同学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成果:如:猎豹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狮子是草原之王,斑马逐草而居,秃鹫是名副其实的食腐动物,而且学生知道了非洲有无垠的草地,也有广袤的沙漠,对非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但让学生明白学习在于积累、学问在于留心的道理,而且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师最值得探究的课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记得有位名人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确实,对学生来说,读书,不仅仅是学会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自主学习是一种最强的学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指导,引导学生做好“拔节孕穗期”工作,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以旧知识为基础加深对新知识的学习,预习可以使学生发现旧知识结构中的短板及薄弱环节,在上课前不断补充充实这部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扫清障碍。例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就可以运用工具书等途径去解决学习道路上的障碍,积极配合授课老师讲课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长期坚持,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二、小学语文预习的实用技巧
        (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既然是预习,就要从新课程的全局入手,发现和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进行思考。在教师讲授新课的时候学生进行重点学习。
        (二)眼口耳手并用
        预习是一项需要调动全身感官进行协作完成的事情,要眼口耳手并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朗诵时可以在文中圈出重点的字词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如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波浪线标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等。具体符号可根据个人习惯确定,但要相对固定。
        (三)大声朗读
        朗读对语文学习非常重要,它能刺激大脑,有助记忆,对语感的形成有帮助,甚至还能提高写作能力。所以预习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在朗读的同时找到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感悟文章中心思想。
        (四)学而不思则罔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在预习时也要进行深度思考。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什么样的作者情感,跟以往学过的知识有哪些关联。思考中确定自己理解上的疑难点,这恰恰是自己听课的重点。还可以结合文末的思考题进行简单的练习。这样上课时就能通过教师的讲解加深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弥补自己的不足。
        (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为是新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难免会遇到很多不懂的生字词。因为有难度看不懂,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格外重要。教师要耐心地鼓励学生随时查阅字典,了解生字的读音、字义、例句等,还可以运用网络搜索扫除学习障碍。在不断地尝试中,学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而且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将不懂的内容手动记录下来还能加深理解,积累素材,丰富所学知识。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预习的过程就是思维流淌的过程,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师要认真辅导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启发学生逐步走向自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崔艳.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的预习方法[J].新课程(上),2016(3)。
        [3]马宏斌.如何利用预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