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发展与乡村规划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的问题较多,乡村规划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这阻碍了乡村规划的健康发展。对此,应结合乡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真分析乡村规划实践中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处理策略。
关键词:乡村规划实践;发展现状;处理策略;
我国乡村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环境的复杂度较高,当前社会发展多元化趋势明显,在乡村规划实践中需要应对诸多的问题,为促进乡村前行,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1乡村规划思路分析
新农村建设在统筹城乡规划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内容。在乡村规划中,要充分尊重地区原有的结构和环境,加大现状调查力度,从而更好地展现农村规划的主要特征。规划人员在乡村规划工作中主要分为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设计三个方面,且编制了更为系统、完善的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以此严格控制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和成本投入。
2乡村规划实践问题
2.1物质空间环境概况
乡村规划实践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其一是空间结构与乡村经济发展阶段不适应问题。其二是乡村规划中出现多种地域环境文化随意拼贴和复制的问题。最后是相同地域空间表达不合理的问题。在规划过程中,人员并未充分结合乡村地域的主要特征,仅仅模仿城市的空间形态,阻碍了乡村文化的发展,乡村逐渐丧失活力。乡村建设与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社会历史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不同区域采用相同的建筑形式,这使得同质化现象尤为明显,极大地破坏了乡村规划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2.2规划实施后村民的满意度
村民的满意度是乡村规划实践质量的检验标准,规划单位应全面调查和掌握建成环境、实施过程、邻里关系和生产生活等内容,明确乡村规划建设实践的优势和不足,之后分析构成现状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当前,原有的村庄结构会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村民的关系中金钱关系占据上风,邻里间的互动大不如前,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满意度显著提高,这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且规划中的不公正行为也是关系到乡村规划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2.3乡村规划实践的主要路
村民与专业的规划管理人员对乡村规划均存在一定的负面情绪。村民认为乡村规划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集中实施问题较为严重。规划人员指出,村民对规划工作采取消极的应对态度,乡村规划主体与资金供应的矛盾十分显著,人们无法形成合力,大力支持政府环保工作。乡村空间是乡村建设多个要素相互协作和作用的最终结果。但是当前的乡村规划中,无法满足人们的各项诉求,静态规划成果激发了诸多的矛盾。传统空间生产单元与乡村规划编制存在脱节现象。且乡村政府并未编制科学的规划方案,技术人员的数量十分有限,乡村中存在着明显的乱建行为。所以,乡村空间规划也应该严格按照其运行机制和要求落实,合理分析现阶段乡村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采取针对性策略解决现存问题。
3乡村规划实践问题的对策分析
3.1完善规划实践理论体系
乡村空间环境是人们在空间中的各项活动和实践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结果。为保证乡村空间规划的质量,务必高度重视人的问题。乡村空间是村民生产活动和生活中所形成的空间。人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乡村价值体系要与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机结合。所以,在乡村规划中,需先建立正确的乡村理论认知,观察乡村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根据乡村的主要特点,明确村民价值观与乡村环境间的关系,从而加强乡村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2尊重并展现全新农村规划的特点
新农村规划的过程中,务必重视创新,高度关注农村在发展中形成的风土人情和特色特征,从而结合当地实际做好乡村规划,传承乡村文化的精神和文化。为此,地方政府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根据地方的自然条件、产业形式和当地文化创建公共空间建筑模式,增强住宅建筑应用主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从而满足农村居民的个性化需求。日常工作中,政府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新农村建设管理,严格控制住宅的质量、技术和进度,统一建筑主体和使用主体。再者,要以原有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完成新建筑的建设和施工,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允许村民自主建设,以免建筑规划影响乡村文化空间的基本形态,即一方面要推动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还需丰富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3.3加强公共服务建设
乡村规划中,规划人员应高度重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越的医疗、教育和购物环境是城市的主要优势,若想改善乡村规划,就需加强公共设施建设。乡村的人口密度较小,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往往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进而降低乡村规划的综合效益。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是乡村规划的重要目标。成功的乡村规划具有改善乡村环境、教育和医疗条件的作用。也就是说,在项目实施和规划的过程中,要规避公共服务设施简单堆砌叠加现象,以此降低城乡规划实践的成本投入。
3.4增强乡村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乡村居民的生活与乡村规划均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乡村规划中,要合理规划空间结构,为生产生活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为有效加强空间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需积极建立更为完善的协调机制,根据互补原则以人口数量来确定单位住宅建设的空间面积。该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大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确保空间形态与社会关系的有效融合。
此外,在乡村居民空间规划的过程中,应高度统一居民住宅空间规划与乡村空间规划的融合性与统一性。同时,规划的过程中要高度关注新建房屋层数和外观。另外,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工作中,为改善土地资源使用率,规划人员要将乡村规划与住宅空间规划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将乡村公共资源作为规划建设的社会资本,该方式一方面能够改进公共设施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增强群众的能动性,优化公共空间规划水平。
3.5重视农村投资,加强基础建设
若要更好地解决当前存在的新农村建设问题,首先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建设和发展中高度重视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支持能力和控制能力,进而不断优化和完善农村居住环境。
其次,在发展的过程中务必高度关注农村投资和融资指导工作。利用社会宣传和舆论指导等多个有利因素,促进农民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使其理性地看待住房消费及投资,引导公众融入乡村规划实践之中,积极弥补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最后,在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关键,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更好地巩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所以,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乡村经济发展的力度,将重点放在特色农业上,以此展现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增收能力,为农业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结语
目前,农村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今我国尤为关注新型城镇化,这是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城乡关系。相关部门需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支持,注重农村投资,加强基础建设,进而为乡村规划做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红丽.关于全面发展视角下乡村规划的思考[J].建材与装饰.2018(48)
[2]廖婷.多主体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模式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10)
[3]郐艳丽,王璇.我国乡村规划的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02)
[4]武廷海.新型城乡关系与新时代乡村规划[J].中国土地.2018(08)
[5]孙莹,张尚武.我国乡村规划研究评述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