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因为建筑工程施工会涉及到各项专业,而且在专业项目之间还会产生一系列交叉作业现象。特别是随着建筑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进一步推进了施工作业的难度,因此让不同专业和工序之间更容易相互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要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施工开始到施工结束的全过程管理。还要大量应用新技术来提高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争取从根本上消除施工质量隐患,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质量;体系;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出现质量问题。所以我們要不断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全过程控制等方面不断加强执行力度,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确保施工质量可以达到设计标准。
1 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质量管理体系影响因素
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迅速,为了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各施工单位也不断打造和完善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质量管理体系依然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施工企业人员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限制,没有认识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所以在质量管理体系上,逐渐跟不上现代化施工管理的要求。而质量管理体系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的提高。
1.2 施工技术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和标准不断扩大和提高,对施工技术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筑施工技术不再局限于操作人员的施工操作技术,更多的还要求具备复杂设备的使用技术、超高工艺的检测和施工技术。所以要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从技术角度出发,保障我们工程施工质量。
1.3 施工管理制度影响因素
施工管理制度可以给工程施工提供非常重要的流程指导,通过对施工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就能够实现对施工质量的把控和提高。施工管理制度是我们现场施工工作开展的准则和依据,能够保障施工过程的规范合理,有效地规避了施工过程中不规范操作情况的出现。所以施工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流程是否合理是施工工程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1.4 建筑施工材料的影响因素
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材料的质量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施工管理过程中,可以能涉及到非常多种类的建筑材料,而且在使用量上也具备一定规模。所以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
2 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2.1 创新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我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所以要做好质量管理就必须优先做好体系建设工作。首先我们必须转变现有的传统观念,重视对管理体系的创新,并通过管理体系的不断创新来实现质量管理的提高。从而为我们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提供可靠地依据和支撑。要对目前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补充和完善,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国家标准的提高而不断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创新。 2.2 构建统一监管体系
随着目前建筑施工作业的情况不断变化,传统的监督管理体系已经很难起到全面质量把控的效果,因为传统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在应对多个施工实体时,很难实现统一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所有我们有必要对施工监管体系进行创新,打造一个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从而实现施工工程质量监督的权责一体化。这样可以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要点制定出非常具备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另外一个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可以实现对施工全过程的动态监管,保障所有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整个施工作业的有效开展。
2.3 培养专业管理人才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尤其是涉及到建筑质量和安全现场监督方面,涉及到非常多的专业和单位,所以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对打造和优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着极高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在分析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展开培训。
3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计算机技术应用
3.1 采取合理的管理模式
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采用合理规范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建筑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只有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施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实现施工信息的有效共享,才可以确保实现对施工质量管理的远程监管。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具备明确的管理结构,多层级的管理方法。打造整体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在数据库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我们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线上检测。
3.2 梳理建筑工程中的数据流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杂乱的数据流,而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应对这些数据流就会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必须要全面舍弃。转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减少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存在的时间成本的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应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方式和信息体系,还可以有效避免数据在流动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从而杜绝因数据导致工程质量出现问题。
3.3 应用BIM技术
BIM主要用于建立基于建设项目各种信息数据的三维模型,并通过数字信息模拟建筑物的真实信息。BIM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实现三位渲染,提高效率,计算速度快,提升精度;实现精准规划,减少浪费;进行虚拟施工,梳理流程;实现效果监测,减少返工等。所以BIM技术对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
4 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预先控制
4.1 施工之前的质量教育
我们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就要开战一系列的质量教育。要由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员针对本次工程施工的特点编写质量设计,其中包括公司质量方针、技术法规和质量验评标准等。然后组织项目人员进行专业学习,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并且落实到日常的施工监管工作中。另外,在具体的劳务承包单位中,也必须要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及具体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将质量意识落实到每个人。而施工单位的现场工程师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把控,确保从上到下贯彻质量标准和意识。
4.2 强化作业人员的培训
在我们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是直接的操作者,所以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作业效果直接影响了我们项目工程的质量高低。要定期组织施工单位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的通用的质量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作业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还要明确质量管理的奖罚标准,让施工作业人员把工程质量重视起来。把技能培训、安全培训、质量标准培训落实到作业队伍中的每一个人,严格把关,杜绝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作业人员入场施工。
4.3 加强对合同的预控管理
合同管理贯穿了我们整个施工管理的各个环节,所以我们要把合同中关于质量的要求也要贯穿到整个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去。尤其是对项目进行分包时,必须重视合同中质量标准的管理。在选择具体的施工单位时,不但要考虑到价格、工期、质量目标和人员素质等,还要细化合同的具体内容,签订一个内容全面,逻辑严谨、权责分明的合同,这样有助于通过合同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
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通过打造完善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对建筑材料质量、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的有效监督和控制,从多个角度出发控制工程质量,满足人们房屋质量方面需要,取得理想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润智.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8(39):145-146.
[2] 常世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J].价值工程,2018,37(22):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