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马晓飞

发表时间:2020/3/14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1期   作者:马晓飞
[导读] 当下城市化建筑的施工普遍呈现出规模化和集中化的特点
         摘要:当下城市化建筑的施工普遍呈现出规模化和集中化的特点,自身的工程总量和施工重量大大提高,这也就意味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铺设也自然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由于自身规模较大,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各种问题,因此要着重把握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改善。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要点
         1导言
         伴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逐渐趋于高层化及功能多样化,工程结构更为复杂,对于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是指其混凝土结构断面的尺寸超过1m,并且在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通过相应的处理方法将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温度应力,控制在工程施工的允许范围之内,使其不会出现裂缝的一种混凝土结构。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是工程建设中普遍性的技术问题,裂缝一旦形成,特别是裂缝出现在重要的结构部位,危害极大,它会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可能会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因此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加强质量控制措施。
         2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基本特点
         顾名思义,大体积混凝土的最突出特征就是其体积较为庞大,这也是其与普通混凝土施工相比最为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所指的大体积混凝土的厚度均在80cm以上,这一数值大大超过了传统混凝土的基本参数。正是由于其具有庞大的体积与更高的厚度,使得其拥有更加稳定的结构性能,适应了现代建筑工程更高标准的施工要求,当然,这也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可以预见的是,大体积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深入,且施工技术体系也必然会持续扩充。具体来说,当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具有如下基本特点:
         2.1施工程序更加复杂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涵盖了多样化的施工要素,因此环境相对复杂,这就使得各个环节的施工均会受到现场施工环境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大体积混凝土本身体积庞大,加之其施工过程对于温度等环境条件具有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施工的基本质量,需要配套更加复杂的施工程序,同时,也需要制备更高标准、更多元化的建筑材料。
         2.2裂缝问题容易出现
         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更为常见,任何环节的疏漏均可能会导致裂缝问题。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构造较为厚实,在现场施工中受周边温度等条件的影响,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会产生更大的水化热,同时这些热量的散发相对较慢,从而使得内外部结构存在一定的温度差,为裂缝滋生提供了条件。而一旦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材料浪费,也会严重阻碍工程进度的有效推进,这也就要求施工队伍必须选择更高质量的配套技术。
         3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3.1筹备时期
         大面积混凝土在正式进入施工之前,所需要经历的必要过程便是对原料的筹备和选用,这是打造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物质保障。由于建筑自身的工程量较大,规模较大,因此不同施工环节所需要搭建的大面积混凝土结构也存在区别。这也就意味着相关主体在进行原料的选择上要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要根据不同施工环节的自身特点来选择相应的原材料。与此同时,材料员在选购的过程中也要意识到混凝土配比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具有多样性,包括水泥和沙石等等,因此要保证每一类原材料的质量都能满足混凝土浇筑的具体需要。施工主体在原材料正式进场之前,要对原材料的基本信息进行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资质,原材料的质检合格报告,原材料的运输方式等等,要保证原材料后期的具体运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除此之外,施工主体在具体搅拌的过程中也要正确地把握各类材料的比例,要保证混凝土调和的精确性和规范性。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主体应当严格按照混凝土搅拌的规范来进行,避免由于材料配比不当而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3.2精确配比
         大面积混凝土由于自身施工范围较广,因此相应的原料投入也自然较高,在这个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由于粗心大意而导致的配比失误的现象。因此施工主体要认真地掌握不同原材料之间的客观性质,要在具体搅拌的过程中注重对材料的分辨,并以此作为顺序投放的基础。施工主体:
         3.2.1要保证水泥量和水量之间的平衡
         水泥在和水之间发生反应的时候会产生热量,若是这些热量得不到及时的挥发与分散,就会加大混凝土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温差,进而提高开裂的风险。因此要注意把握水泥量和用水量之间的相对稳定,避免混凝土在后续施工中出现裂缝。而水泥量和用水量比例的确定,需要施工主体事先进行反复的试验和观察才可以得出结论。在试验的过程中,施工主体除了要观察水泥量和用水量的配比情况之外,还要监督混凝土性质的变化,要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以此来作为提高配比科学性的依据。
         3.2.2要辅助必要的试剂
         混凝土在浇筑完毕之后会经历凝结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是热量散发的过程,为了避免混凝土内部结构产生萎缩,应当在其结构中注入相应的填充试剂,以此来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试剂添加量的多少,要按照混凝土凝结的状况来决定。
         3.3划分环节
         由于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量较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能一蹴而就,施工主体要按照阶段性发展的原则来进行相应的实际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主体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的事先规划来进行作业,规划中要体现不同的混凝土浇筑区域,并且要体现对温度的把握与控制。同时在阶段性作业中要保证环节的连贯性和持续性,不能间隔太久,避免不同区域混凝土性质的不稳定。除此之外,施工主体在浇筑的过程中要与振捣结合,两种作业方式要根据不同混凝土浇筑的厚度来决定,以700mm和400mm为分界点。施工主体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把握振捣的强度和频率,要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产生混凝土开裂现象。同时,施工主体也要注意,混凝土的环节性浇筑需要材料的持续性供给。因此施工单位要与混凝土供应商建立合作与沟通机制,要事先规划下一环节中混凝土的具体使用量,将下一阶段的投入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此来避免材料浪费或者是材料较少现象的产生。
         3.4优化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是保证其性质稳定的重要施工环节,主要是为了避免混凝土在硬化之后产生裂缝。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主体可以适当地减少水资源的投入量,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续混凝土硬化产生的裂缝。同时,施工主体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饱满充实,要对其进行充分的振捣作业。并且,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其自身的内部结构中含有较多的气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通过正道来减少气孔。
         2.5加强维护
         混凝土浇筑的完毕并不意味着整体施工的结束,要想真正地保证大面积混凝土在后续运行中减少事故的发生次数,就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维修和养护。施工主体应当在混凝土浇筑完毕的10h之后对其进行养护,并且要持续一个月左右。施工主体应当定期对混凝土的表面结构进行检查和分析,若是发现混凝土表面结构的水分含量较低,有产生开裂的风险,就应当及时对其进行水利方面的养护,其余的养护方法要视情况而定。
         4结束语
         总之,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创造了可观的收益。但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导至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而其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想要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我们需要从设计、施工、用料等多个方向进行努力,严格把控生产过程,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减少裂缝,保证施工质量,从而保障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双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17(6):13-15.
         [2]邓东海.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7(6):236.
         [3]刘旭东.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