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不良地基的影响与处理技术范延峰

发表时间:2020/3/14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1期   作者:范延峰
[导读] 地基质量可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安全性及全生命使用周期
      摘要:地基质量可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安全性及全生命使用周期,因此为从根本上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服务效益,相关施工部门应认清不良地基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造成的不利影响,针对不同地基问题,选择与之相应的处理方案,切实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地基结构稳定性,充分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应用价值。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不良地基;影响;处理技术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有效利用水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良地基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常见的地基问题,地质条件较差,抗滑性能差,很容易造成水利水电工程的损坏。不良地基的形态有很多种,并且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实际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地基的实际条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和技术,保证地基的强度和稳定,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一、不良地基的影响
      许多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不良地基的出现是由于地质的影响,建设中由于岩石间或者岩石和混凝土之间结构面的产生,例如会出现倾斜角度不一致的偶随带、溶浊带、古风化壳、节理裂隙带以及断层带和软弱夹层等。这样结构面的产生会使抗滑稳定性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建筑实际的抗滑系数小于设计时候的抗滑系数。这时候的抗压能力和承重能力都是很低的,因此在这样的不良地基上面建设建筑物都会因为不能承受重力和压力,并且抗滑稳定很差,在进行建筑物的时候会产生剪力破坏。另外,地基水力渗透量以及水力坡降由于地基中存在卵砾石层,这种卵砾石层的的孔隙比较大,还有松散沙等物质,强烈隙透水层,导致破碎带与强透水带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建筑实际施工与建筑设计差异很大,并且严重时会引起水流湿、水压超限甚至引发渗透层变形,最终导致地基被破坏。最后,不良地基的沉降量一般都是不均匀的有时还会过大,沉降量的状态会导致地基上层的建筑物发生变形或者直接破坏建筑物的整体。在地基建设中假如土质中没有粘性粉砂层,在建筑地基内部会有内振动作用的产生,有时也会有液化产生的可能,这些都会
二、水利水电工程不同不良地基的处理
1、坝基涌泉问题的处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由于基岩裂缝或者土层松散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坝基涌泉问题的发生,管涌产生的破坏力造成土坝的损坏,导致整体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对混凝土的浇筑产生直接影响,造成困难的产生。此种现象应当采取有效的处理方式,采取排堵结合的方法。在实际处理的过程中,如果基岩涌泉的水量较小,在做好封堵处理之后采用混凝土填筑的方式封堵;如果涌水量比较大,需要将水引入到集水坑内,并且采用砂石回填,灌浆管预埋的过程中,抽水工作完成之后,采取混凝土回填,后期采用灌浆的方式处理。针对土坝基础,应当在混凝土盖顶上铺筑粘土。
2、强透水层地基处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施工期间,刚性坝基砾石、砂石等均为强透水层。因强透水层结构孔隙较大、渗水率高,需采取开挖清除手段进行处理。因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处于强透水层,水量损失率高,极易出现建筑管涌及扬压力增强等情况,直接威胁到建筑整体稳定性。针对强透水层地基处理,需将坝基结构中强透水层挖除,选用黏土或混凝土等作为填料,筑成截水墙结构。同时,相关施工人员也可在钻孔中填入混凝土材质,形成防渗墙结构,切实提升坝基防渗能力,保障地基结构的稳定性。
3、淤泥软土地基处理
      淤泥软土地基主要由淤泥质土、腐泥等构成,地基内含水量较高,承载力低,多为流塑或软塑形态。

因淤泥软土地基可塑性强,在受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巨大荷载力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地基变形或沉降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稳定性。在淤泥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需从以下步骤入手:第一,对淤泥软土进行开挖清除;第二,铺设砂垫层,开展排水作业;第三,设置矿井排水;第四,注重建筑物沉降量的预留;第五,通过镇压层技术提升淤泥软土结构的稳定性。
4、可液化地基处理
      可液化地基主要就是地基结构受精力或振动荷载力影响的情况下,内部孔隙水压上升,粘性较低土层内抗剪强度锐减,地基结构出现沉陷、滑移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安全性。在可液化地基处理过程中,应事先清除相应可液化土层,选择防渗性强、强度高的材料回填。采用分层压实技术对可液化地基进行压实处理,通过修筑混凝土围墙等对可液化土层进行密封处理,切实提升地基结构稳定性,降低地基沉陷或滑移问题发生几率。
5、软弱夹层地基处理
      软弱夹层地基其承载能力非常低,一般情况下低于50kN/㎡,这个数值很难满足最基础的稳定和安全需求。因此,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技术增强其地基的承载力。一般情况下采取下面几种技术手段:第一,换土技术。淤泥层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这样的处理方式,将淤泥层全面清除,使用粗砂、灰土以及水泥土等开展回填作业;第二,排水固结方式。此种技术方式的效果非常明显,并且在实际作业中经常使用;第三,强夯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夯锤,并且夯锤起吊的高度按照要求设置,强夯法在杂填土、粉土和黄土处理中有着良好的效果;第四,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方式,采取此种技术方式之后,能够保证地基中载荷的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塑性剪切破坏,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第五,灌浆法。软弱夹层地基处
理的过程中,灌浆法有着重要的作用,此种方式将化学浆材、粘土浆和水泥砂浆等混合之后进行浇筑,浇筑的浆液在固化之后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在软弱夹层基地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其倾角,主要有缓倾角软弱带和高中倾角软弱带,其对建筑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处理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
6、膨胀土地基处理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膨胀土地基多由亲水矿物结构组成,在吸收大量水分后,膨胀土体积增大,反之体积缩小。此种地质特征极易引发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结构变形问题,降低建筑质量及稳定性。在膨胀土地基处理中,需采用挖除回填方式,改变地基土质结构,防止积水或温度对地基稳定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7、喀斯特地基处理
      喀斯特地貌多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因该地貌强度分布不均、实际透水性较强,难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建设要求,需采取适当措施处理。具体而言,通过设置截水墙或置换法等方式,提升喀斯特地貌整体刚度。如喀斯特地貌内部存在洞穴等情况,还需采用回填混凝退等方式,将溶洞封堵起来,切实提升喀斯特地貌地基稳固性,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安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的科学技术飞跃发展,各种先进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推陈出陈,每年的水利水电建设都在不断完善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选取科学有效的办法进行地基建设,避免出现不良地基,并且在进行不良地基的补救中一定要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一旦环境污染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施工单位应该对每一次的施工都进行经验总结,避免日后出现相应问题。有关部门应该对每一个建设的地基建设都进行严格把控,以免日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损失。在完成对不良地基的处理后,应该对建筑地基进行定期检查,并且将地基的资料以及处理过程进行记录,为后续的建设问题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丁建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不良地基影响及处理方法[J].湖南水利水电,2017(4):21-22.
[2]陶忠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不良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38(12):27-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