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其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生态理念的推进,在许多地区,林业种植成为不可忽视的环节,林业种植扩大了区域内的林地覆盖率,有效保障了林地资源的生态环保效益。但是,在林业种植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林业种植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林业种植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改善林业种植的现状。
关键词:林业种植;存在问题;对策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过于关注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效益,忽略了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大量的林地资源被破坏,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近年来,人们的生态与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林业种植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是,林业种植作为系统性与基础性的项目,其在种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符合区域内的林业现状,才能够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生态效益。因此,改善与解决林业种植中的问题,成为当前的关键任务。
1.林业种植原则
1.1养地与整地结合
林业种植中,土壤是林业正常生长的关键要素,如果土壤不符合林木生长的需求,就会影响林业种植的效果。因此,林业种植中,要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坚持养地与整地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土壤的养护与管理,保障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1]。
1.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结合
林业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在林业种植中,要兼顾两个方面的效益,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发挥林业种植的作用,使得区域内的林业资源能够满足区域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1.3开展多样化造林
林业种植中,如果选用单一的种植方式,往往难以保障多种林木的成活率。根据相关研究,多样化造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林木成活率,因此,林业种植中,要充分坚持多样化造林原则,保障种植方式符合林木的生长特点。
2.林业种植存在的问题
2.1林业种植区域选择不合理
当前的林业种植中,很多区域存在种植区域选择不合理的情况。在林业种植中,由于林木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林木存在着不同的生长条件,林业种植需要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环境条件。但是,很多林业部门在种植区域的选择上,存在着固有的区域选择误区:适应性强的林木优先置于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区域内,这种错误的思想使得在林木种植过程中,很多林业人员认为适应性强、生存能力强的林木,可以在任何条件下保障其成活率,维持正常的生长。事实上,即使是适应能力很强的林木,对于生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一些林木对土壤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如果是土层稀薄、含水量过高的土壤,无法达到林木正常生长的需求,如果将林木种植于这种土壤条件下,反而不利于林木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林业种植的整体质量。
2.2林业结构不合理
在林业种植中,林业结构不合理是很多林业部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林业种植过程中,由于受到客观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在种植过程中,对于区域内的林木结构安排不合理,比如,油松类植被的占比相对过高,其他植被的占比相对较小,这种结构的不合理可能会影响区域内林木的正常生长,引发个别林木严重的病虫害[2]。因此,在林业种植中,相关人员必须要结合区域内的环境条件、林业需求,合理安排林业结构,保持区域内林木资源种类的多样性。
2.3种植方法不合理
林业种植中,成活率是衡量林业种植质量一个重要指标,而要保障林木的成活率,在种植过程中,林业人员需要结合林木的品种,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当前,种植方法不合理的问题较为常见,由于没有认识到种植方法对林木成活率的影响,导致林业种植的密度、植株保留不合理,虽然保障了林木的成活率,但是后期的生长后劲不足[3]。
2.4林业设计规划与标准不符
林业种植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区域内,往往有着不同的林业设计与种植标准,要发挥林业种植应有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往往需要遵循区域内的林业设计与种植标准。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林业种植,关于关注对区域美观性与经济性的追求,无法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作用。比如,在园林绿地与道路景观中,草坪的铺设面积过大,其乔木、灌木的种植比例相对较小,无法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效益。
3.林业种植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正确选择种植区域
林业种植需要以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只有进行种植区域的科学选择,才能够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发挥林业资源应有的作用。种植区域要保障合理性与科学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林业种植中,往往将土层厚、排水通畅、土质好、酸碱适中的区域作为林木种植区域,这种条件下的林木,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在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地理条件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南北方的林业种植区域选择也有所区别,在南方地区,要尽量避免将林木种植于陡坡与山石上,而应将种植区域选择于龟背状与内倾斜状区域,既能够便于林业资源的管理,也能够保证充足的水分;在北方地区,往往选择阳坡为种植区域[4]。
3.2结合植物形态营造氛围
林业种植中,只有保障了林业结构的合理性,才能够发挥林业资源多方面的作用与效益。相关的林业人员,需要结合区域内的植物情况,优化林业结构。比如,在种植之前,需要做好区域内骨干树种、基调树种与乔灌木的比例与具体分布,从而结合其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的林业结构规划,确定在种植过程中植物品种的引进、种植基调。以某地区的林业种植为例,需要结合该区域内的林业资源功能与性质,保障树种选择的合理性,使得能够通过植物、树种的形态,来营造更为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障林业资源的美观性,实现其生态效益[5]。
3.3引进外来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林业种植区域内,如果单一地将本地树种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长期下去,会影响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引发病虫害威胁等。因此,林业种植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外来树种,保障本地树种与外来树种的结合,增加生物多样性,使得不同的树种可以在区域林地内,实现良好的配合作用,保障林业资源的效益。在树种的引进上,必须要由专业人员来进行,综合评估区域内的自然生态条件,防范树种引进风险。
3.4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
林业种植方式会直接影响林木的成活率,因此,对不同的树种而言,有关人员必须要结合树种生长特点,进行种植方式的科学选择。比如,以桉树为例,在种植之前,林业人员往往需要保障种植穴挖掘的尺寸够大,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还能够保障良好的排水,促进桉树的正常生长。而桉树的种植过程中,植株间距的确定也极为重要,只有保持特定的株距,才能为生长提供空间条件。
3.5合理配置树种
林业种植需要符合区域内的林业规划与设计标准,以该标准为例,保障树种配置的科学性,才能够在区域内营造良好的林业景观,发挥林业资源的作用。树种结构配置上,要合理安排慢生与速生树种之间的比例。如果在区域的林业规划与设计上,将各类林木作为工业材料,此时,一般将速生树种作为其中的主要构成,以实现其经济效益。虽然慢生树种的生长周期较长,但是其在长期内可以实现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效益,因此,速生与慢生树种的结合,能够保持林业资源经济与生态效益的结合。
结束语:
当前,林业种植成为各个地区关注的重要问题,不仅可以为区域环境保护服务,还可以营造独有的林业景观。但是,我国林业种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从源头上解决这些问题,保障林业种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小霞,白利平,陈现伟.林业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2019(20):100.
[2]于学玲.林业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种植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8(04):43.
[3]王媛.林业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03):58-59.
[4]王洁琼.林业种植问题及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16,10(15):100-101.
[5]王国彪. 丹寨县林业产业精准扶贫的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 2017(06):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