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期   作者:闫帅成
[导读]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农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农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农村水污染日益严重,成为现阶段必须亟待解决重要问题。文章主要针对农村生活污染水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对策
         引言
         我国为改善农村环境现状,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构建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尤其是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虽然该设施获得了一定效用,但无法彻底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规范,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只有合理处理农村污水问题,才能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进而实现农村稳定发展。
         1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小但较为分散,农村居民生活相对单一,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因此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相对较小。但农村居民生活空间较为分散,在生活污水排放上也较为分散,这种量少但较为分散的情况会导致其对于生态系统的持续性破坏,并在早期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其次,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具有差异性与粗放性。由于受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作息规律影响,使得农村生活污水在一天的排放时间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此外,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排放系统没有能够得到普及,大部分均是沿沟排放或是排放至附近的水域当中,进而使得农村污水排放存在着粗放性。共同导致了农村污水收集难、治理难、成本高。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2.1缺乏适用处理技术
         从调研各省来看,各地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质量、效果参差不齐,许多不能满足经济、高效、节能和简便易行的要求。就安徽省池州市而言,作为一个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村人口分布分散的地区,亟需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低费用、维护管理方便且适用于山区分散分布村庄的处理技术或专用设备。
         2.2污水处理设备后期运行维护成本高,无法长效运行。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民生工程,而大部分村镇的财政能力难以支持。一座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费用为几十至数百万元不等,而后期设备运行还需要资金支持,同时,污水处理设施后期运行管理需要专业的环保技术人员的持续性投入。虽然很多农村地区新建了污水处理设备,但因缺乏后期管理和维护导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绝大部分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水体。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低的重要原因。
         2.3长效管理机制滞后
         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在建设方面,通常由乡镇对所辖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建设进行统筹管理,并向县级主管单位提出计划,获得批准后再由村委会委托第三方行业机构进行设计与施工。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管理机制缺乏长效性,使得管理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大部分设施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且管理人员的技术性较差,难以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还会出现二次污染的情况。因此,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其运营与维护需要由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需要加以居民的配合以及委托专业第三方提供服务的模式。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策建议
         3.1研究开发适用技术
         实践经验表明,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必须符合实情、结合实际、“一村一策”,集中/相对集中处理设施不能简单复制和套用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和技术,分散/独户处理设施亦不能完全照搬经济较发达地区使用的日本久保田净化槽技术。各地需积极组织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实地调查,通过召开设计咨询会、专家咨询会、领导座谈会、专业公司负责人座谈会、村民座谈会等形式,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农村生活污水特征、区域农村特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研究开发占地面积小、建设和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处理水量可灵活调节的农村生活污水适用处理技术或一体化设备。
         3.2强化生活污水排放设施的监管
         综合分析,农村环境处理生活污水的现状发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标准并未达到国家的污水处理标准。但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与人居质量,必须采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同时,农村污水排放设备的监督与管理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责任不清晰,导致农村污水排放设备监管不严格。需进一步落实责任分配,增加污水排放设施的监管,以保障农村污水处理达标。
         3.3基于农村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经过多年的发展,污水处理工艺技术不再是农村污水治理的主要障碍,缺乏的是相关政策、监控体系、专业技术人员等。在法规政策方面,健全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农村污水污染方、第三方运营服务提供方、政府管理机构方的权责,能够保证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系统的有效管理。设立专项资金投向农村水污染治理项目,建立污染治理技术方案评估体系,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处理工艺、技术路线以及投资估算进行评审,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治理成果的有效。在监控方面,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态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开发远程监管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农村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远程监控、辅助设施的运行维护,还能大大降低设施运行管理的成本。在专业人员的培训方面,通过多途径的授课、指导、学习,建立专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队伍。同时,通过科普教育的形式,让村民更多了解农村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生活污水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的生活污水不但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充分了解现阶段农村污水治理过程中的不足,重视农村生活污水,加强技术研究、模式创新、资金投入,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以此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3):18-22.
         [2]苏东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28(1):79-81.
         [3]何安吉,黄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改进设想[J].环境科技,2018,23(3):68-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