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枕左前位分娩机制》的教学应用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期   作者:俞科平
[导读]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变革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

绍兴护士学校  俞科平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教育变革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分娩机制是产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该内容极为抽象,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较弱,往往难以理解。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后使分娩机制的内容更加形象化、视觉化,为今后学习分娩助产技术做好铺垫。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分娩机制   教学设计
        下面我以《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将教学应用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进说明。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所选用的教材是十二五规划人卫版的《产科学基础》。是中职助产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本教材紧紧围绕以培养与助产岗位要求相符合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提倡“做中学”的中职教育理念。
内容选自核心模板,旨在让学生掌握分娩机制的原理,为今后学习接生技术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
        为助产专业二年级学生,全为女生。00后的他们对网络、智能终端等信息平台,很感兴趣且使用熟练。
        2.学习基础
        具备一定的产科基础知识。
        3.面临问题
       从教学平台数据分析与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助产岗位要求并结合课前学习反馈,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分娩机制、衔接、俯屈、内旋转等概念及分娩机转的机制。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分娩模型熟练讲解并演示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的完整步骤。
        素养目标:加强护生对产妇分娩时的人文关怀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对胎儿分娩时一系列动作的理解,利用3D动画和教师演示落实重点;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而胎儿娩出的过程又是发生在母亲体内,是不可见的,所以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是演示枕左前位分娩机制的完整步骤,将利用可视化虚拟仿真技术,将抽象变形象,从而突破难点。
        二、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教学分析,制定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中学”的教学策略。
        1.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通过完成学习平台任务,学生自主探究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实现学习任务自主化;
        2.信息化教学手段:考虑到产妇隐私,真人示教难以实现,即使真人示教也无法直观的看到胎儿是如何从母亲体内一步步娩出的,所以,及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这一难题。同时借助教学平台、闯关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策略。整堂课,以任务为引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



        (一)课前 
        预:线上课堂,预新知
        课前学生登录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接收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分娩机制相关内容,针对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在论坛上进行互动,教师答疑.完成课前测试,根据学情统计,科学分组。
        (二)课中
        引:游戏导入,引课题 
        课堂一开始完成闯关游戏,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新课。从系统评分中发现,全部学生闯关成功,说明学生已掌握分娩机制的基本步骤,但分娩的原理还需进一步突破。
        示:教师示教,展重点 
        由于学生对胎儿娩出的具体步骤理解有所困难,利用旋转模型进行规范演示。分娩开始后,首先胎头与骨盆衔接,顺着骨盆不断下降,接着遇到肛提肌的阻力胎头进行俯屈,随着产程的进展,为适应最狭窄的中骨盆胎头进行逆时针45°旋转。并且利用3D动画将肉眼看不到的胎头动作得以动态直观的展示,同时,鼓励大家平产、顺产。
        练:分组练习,克重点 
        看了老师规范性演示后,学生都跃跃欲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早达标的组员帮助迟达标的组员,遇到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不断巡回指导。要求每个学生将练习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根据评分标准进行组间评价。最后请得分高的小组上台演示,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补充,从而落实教学重点。
        练:锦囊助练,破难点 
        为了突破分娩机制整体流程这一难点,教师给出案例,要求各小组为产妇制定护理计划并进行角色分工。通过可视化虚拟仿真产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看到胎儿在产妇体内的姿势,从而协助胎儿一步步娩出,从整体上把握分娩机制的过程,教师不断巡回指导,掌握操作情况,从而攻克教学难点。
        评:多元评价,促提升 
        从虚拟产房的练习进阶到模拟产房实景体验式学习,通过机选产生上台演示的小组,根据护理计划进行角色扮演。同时连线教学医院专家,进行同步课堂。演示结束后进行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思:课后总结,提成效 
        点评结束后让学生完善该组的护理计划并上传到教学平台,通过大屏一一展示,投票选出最佳,给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奖励,激发学生成就感,实现快乐学习。
        (三)课后
        拓:服务社会,拓临床
        课后制作相关健康宣教,到教学医院志愿服务,到产房见习。上传心得体会到教学平台,发现学生能与病人有效沟通,较好体现人文关怀。由于枕左前位是最常见的正常胎方位,课后要求学生将较少见的胎方位---枕右前位的分娩机制流程拍成视频上传至教学平台,通过点评,产生积分,根据排名进行个性化追踪,通过学习平台推送基础性学习资源,针对性辅导,实现精准教学。
        四、教学反思
        亮点篇:
        1.整堂课,适时、适当、适度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教学手段信息化;
        2.充分利用模拟产房、专家点评、医院见习,实现课堂学习工作化;
        3.在教学上从模型练习到虚拟产房再到模拟产房,最后到产房见习,实现教学环节层次化;
        4.进行自评、组评、师评等,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收获篇:学生、护士长、孕妇、家长的笑容是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郭彩丹.我的教学方法之分娩机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66)。
[2]周淑瑶.枕左前位分娩机制说课[J].科技视界,2017(31):75-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