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随着“十九大”精神的不断推进,乡村战略背景下的智慧农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促使智慧农业向着可持续化和高效率化的方向实施延伸。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由于地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的区域地理位置和历史资源都不尽相同。想要从本质上实施乡村战略计划,不仅需要结合自身的政策与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当地特色,因地制宜,不断的与时俱进。乡村战略的实施,不仅是为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也是为了解决乡村文明等社会问题,以此来实现大家共同的“中国梦”。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现状;规划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定的程度上看,乡村战略的背景下,智慧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乡村规划的发展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国情,根据地方性的特色,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第一,人口外流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乡村的青年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进程务工或者是求学。人口的流失导致耕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也出现了一定的阻碍。第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在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乡村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城乡差距较大。从目前的现状看,乡村发展没有出现集中供水的现象的比例占据20%,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占据80%的比例[1]。另外,还存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道路比较硬化的问题。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乡村人口外流的问题。第三,经济发展比较迟缓的问题。乡村产业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属于第一产业,工作稳定性偏低,收入不理想,竞争较大。第四 ,生态环境需要进一步提高保护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适宜环境的要求也上升了一个重要的档次。不少乡村的农户,为了省事,过度的依赖农药或者是化肥。这样长久下去,就会导致土壤的有机成分降低,甚至出现水体和空气污染的状况。另外,还存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垃圾处理设施不足,盲目的建设工业,卫生状况较差,污染了土壤也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面对以上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地方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现状及规划策略
(一)新型城镇化战略必要性
第一,基本国情。从一定的程度上看,我国属于人口数量较多的农业大国,在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当中,人口的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在2019年的年底,我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4亿,想要真正的养起这么多的人口,那么就需要满足较大的农产品供给。从目前的现状看,我国属于一个农产品的大国,出口农产品可以提高税务。在2018年年底的时候,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168.1亿美元,同比增长7.7%[3]。2019年上半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086.5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这些数据都充分展现了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其他进口产品的亏损状态,促进了我国和其他地区的正规贸易往来。第二,思乡的问题。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延伸,大量的农村人口原有的家庭观念消失,但是在他们的情感需求当中,还存在故乡的基础,在思乡的基础上,让大家有了情感的寄托。第三,空间的载体。在不完全统计数据当中,2018年的镇化率是 58.52%,比上一年提高了1.17%。那么实行乡村振兴战略,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4]。
(二)乡村未来发展战略
第一,需要提高人才的培养。从一定的程度上看,想要从本质上强化乡村振兴战略,那么就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吸引更多的人才。我国乡村战略的基础上,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流失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在智慧“三农”的发展的需求下,大力发展农村人力资源服务业,挖掘和培养“一懂两爱”的农村人力资源。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科技人才,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素养。掌握智慧农业云平台的操作技术,实现农业的智能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另外,也可以发展新型的业态形式,如乡村旅游、休闲等产业。提高工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第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在乡村战略的背景下,在政府的主导下,增强资金的扶持力度,增加创业的补助,农业的补贴。另外,还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鼓励农业产业的生机,在城市化的道路上,提升乡村的竞争力[5]。第二,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换句话说,我国农业产业率偏低,这个时候,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强化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发展路径。使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将科学技术手段和农业技术手段相互结合起来。推动“互联网+”的新型合作路径,使用网络化的手段,增强农业的生产率和出售率。第四,需要不断的调整产业的结构。从农村的角度看,大部分属于一产的结构,现代化的程度较低。只有积极的引进农业技术,这样才可以在现代化的进程当中,挖掘乡村特色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资源,推进现代化的发展技术。并向着二三产业的方向实施延伸。例如:休闲旅游度假村、园林采摘等生态空间的建立。第五,需要加大基础建设。也就是说,想要从本质上做到“生态宜居”,那么就需要减小城市差距,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现代化的生活条件,从本质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十九大”精神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呈现到了大家的视野当中。这个时候,乡村农业的发展,需要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统筹规划,从上到下,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强乡村基础建设,合理的优化配置。从第一产业,向着二三产业的方向实施延伸。另外,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现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制属于自身特色的乡村战略发展计划。满足新时代要求的“新”乡村建设计划的实施,加快现代化的进程,促进“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小凤,曹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茶油产品流通中物流网络化发展对策研究[J]. 湖北农机化. 2019(24)
[2] 王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对于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性价值分析[J].乡村科技. 2019(27)
[3] 李红霞.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乡村科技. 2018(11)
[4] 陈明.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网络扶贫实践与探析[J]. 四川党的建设. 2018(14)
[5]刘小凤,曹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衡阳市茶油产品流通中物流网络化发展对策研究[J]. 湖北农机化. 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