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气囊空气注入法对留置尿管患者拔管时尿道损伤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抽出气囊液体后直接拔管,研究组采用抽出气囊液体后再注入空气后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拔管舒适度及首次排尿情况。结果:(1)拔管时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I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I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I级相当(P>0.05);(2)研究组患者首次排尿时的尿道不适发生率、排尿困难发生率、继发性尿潴留发生率及血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抽出气囊液体后再注入适量空气,可提高患者拔管舒适度,减少尿道损伤,有效改善患者首次排尿相关并发症状。
关键词:空气注入;留置尿管;尿道损伤;
对危重患者、全麻或腰麻患者以及因体位无法排尿的患者采取留置尿管是临床常规、成熟的护理操作。目前临床医学常采用一次性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采取在气囊内注入空气或生理盐水的方式使其有效固定,临床使用快捷方便、安全可靠[1-2]。不过术后拔除尿管时,不仅会因为尿道受不同程度刺激引起患者不适,还可能由于拔管不当引起感染或排尿异常等并发症状。研究认为影响术后拔管困难的因素较多,如拔管的护理操作人员技能知识不够、气囊回缩不良、气囊无法抽出液体以及留置尿管时间长引起的尿管周围结晶等[3]。本研究主要针对气囊注射生理盐水留置尿管患者在拔除导管时,先进行抽出液体,然后注入适量空气后再行拔管操作,探讨这种拔管方式对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的舒适度及尿道损伤改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抽出气囊液体后直接拔管,男女比例为30:20,年龄为18~57岁,平均36.6±6.9岁,尿管留置时间2~7天,平均3.8±1.8天。研究组采用抽出气囊液体后再注入空气后拔管,男女比例为28:22,年龄为20~61岁,平均37.2±7.3岁,尿管留置时间3~6天,平均3.5±2.1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尿管留置时间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入组;患者具有自我意识,且术后清醒,沟通正常;年龄大于16岁且小于65岁;尿管留置时间少于12h或多于10天。排除标准: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留置尿管患者。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留置尿管方式。采用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由具有5年经验、专业技能与知识熟练的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无菌插管。插管前充分润滑导尿管,并积极与患者沟通,以减少插管时患者尿道不适感,插管后均注入10ml生理盐水。留置尿管时间按医嘱执行,允许拔除尿管后,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进行常规夹管训练,并需在有尿意时进行拔管操作。对照组患者采取注射器抽出气囊生理盐水后直接拔管,由5年经验、专业技能与知识熟练的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拔管,拔管前与患者沟通,患者无不良情绪或心理反应后进行。拔管动作轻柔,缓慢旋转拔出,期间注意患者表情,以免引起强烈尿道刺激。研究组患者拔管前用注射器抽出气囊液体,再注入适量的空气(0.5~0.6ml),然后由专业技能与知识熟练的护理人员操作进行拔管,拔管操作与对照组一致。记录患者拔管时的舒适度评分,以及统计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情况。
1.3评价指标
(1)患者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分为 4 个等级:I级(0 分):无刺痛、无不适;II级(1~3 分):有轻微刺痛,但可忽略;III级(4~6 分):有刺痛,会引起不适,但能忍受;IV级(7~10 分):有刺痛,明显引起不适。
(2)首次排尿情况统计:排尿不适:患者首次排尿伴有疼痛感;排尿困难:排尿不顺畅或排尿困难,但通过引导或热敷护理后可以排尿;继发性尿潴留:排尿困难且护理后仍然无法排出;血尿:尿道出血大于1ml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统计学数据均由SPSS 19.0处理。舒适度评分、首次排尿情况均以百分比表示,Pearson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比较
拔管时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I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I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I级相当(P>0.05),详见表1。
.png)
3讨论
拔除尿管是术后留置尿管患者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常规的尿管拔除是抽出气囊内的液体或空气后直接进行拔管。但是由于留置尿管本身已经对尿道造成一定刺激甚至感染[4-6],在直接拔除尿管时,由于气囊被抽空后呈负压状态,气囊壁收缩变薄,容易形成干瘪、尖锐特征,在拔除过程中与患者尿道摩擦增大,即使在拔管时患者排除的尿液有一定润滑作用,仍然无法完全避免拔管时对尿道的刺激甚至损伤。尿道肌肉由此受刺激会产生收紧甚至关闭尿道的可能[7],从而引起患者排尿困难、排尿不适、血尿,严重者可能发生继发性尿潴留,需要重新留置尿管,严重引起患者不适,增加患者痛苦。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留置尿管时间一般较长,期间导尿管壁容易附着尿道分泌物,产生结晶或壳垢,拔除尿管时会加重对尿道的损伤。因此,探讨优于常规拔管操作的拔管护理方式是必要的。有研究表示[8-9],对留置尿管患者抽出气囊液体后再注入适量液体后再拔管,可有效减少尿道损伤的发生。本研究则是对气囊注入生理盐水的患者在拔管时抽出液体,再注入适量空气后拔管进行探讨。
本文的舒适度评分主要以患者拔管时刺痛来进行分级评分,而首次排尿情况统计则主要从尿道不适、排尿困难、血尿、继发性尿潴留等常见拔管并发症进行统计。因为拔管时,由于导尿管的拔出过程中会与尿道产生摩擦,患者会感受到异物感甚至刺痛感,从而反映出舒适度。常规拔管操作时,气囊处于负压干瘪状态,气囊壁形成的褶皱在拔出过程中容易刺激患者尿道,引起肌肉痉挛,从而产生不适或刺痛感,进而造成尿道损伤。从表1结果可知,研究组拔管时舒适度整体优于对照组,I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I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结果显示,研究组尿道不适、排尿困难、血尿及继发性尿潴留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研究组患者拔管时,采取的是抽出气囊液体后再注入适量空气。有研究表示[10],气囊内部抽取越干净,对尿道损伤越严重。本次研究组采用的抽出气囊液体后注入适量空气,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气囊内部压力,使其保持微量的空气压力,使气囊直径尽量与尿管一致,而且微量的空气压力可以使气囊壁更加平整光滑,无褶皱尖锐特征出现,从而有效减少拔出时尿管与尿道的摩擦,减少尿道损伤,提高舒适度。
综上所述,对术后气囊注入生理盐水的留置尿管患者在拔管时先抽出气囊液体后注入适量空气的操作方式,能显著提升患者拔管舒适度,改善患者首次排尿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亚琴,李海贞,邓映英,等.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7,15(7):834-836.
[2]张杰.双腔气囊导尿管在普外科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2):136-136.
[3]连艳丽.常见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 2010,25(16):1460-1462.
[4]王文丽,朱政,彭德珍,等.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6):1473-1477.
[5]童巧莉,陈晓丽.全麻术后导尿管插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12):1451-1453.
[6]王燕,朱洁,周萍,等.中药会阴护理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感染干预性研究文献质量评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2):2898-2902.
[7]李玉洁,陈佩仪,梁秋金,等.夹管训练对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尿潴留效果的系统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9):11-15.
[8]孙鸿翔,郝卫文.改良尿管拔除方法对患者拔管后尿潴留及尿路刺激征影响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0):61+63.
[9]刘福凤,于志红,马玲秋,等.改良留置导尿法在预防尿道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5):605-606.
[10]王庆华,顾玉生,孙晓楠,等.空气注入法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拔管时尿道损伤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2):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