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2期   作者:宋国辉
[导读] 探讨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肠镜下肠粘膜疗效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差异明显。结论:在溃疡结肠炎的治疗中应用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调整全身机能,改善局部症状,促进局部恢复。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辩证治疗;内服;灌肠;疗效 ;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炎症疾病。病变主要限于结肠黏膜,以溃疡为主,大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也可向近端结肠扩展,甚至遍及整个结肠。病程缓慢,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属于中医“下痢”“痢疾”等范畴,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可根据实证、虚证或虚实挟杂等证的不同,采用祛邪、补虚或攻补兼施等治法,疗效较满意[1]。同时给予中药灌肠治疗,疗效较好,现对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中医辩证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6~76岁,平均(43.5±5.5)岁;病程最短0.5年,最长6.5年,平均(2.1±0.5)年。观察组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25~73岁,平均(42.5±3.5)岁;病程最短0.6年,最长6年,平均(2.5±0.8)年。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①湿热蕴结型症见发热,腹痛,脓血黏液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脉滑数,多为急性发作,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泻。方药:白头翁汤合槐花散化散。白头翁15g,秦皮10g,酒白芍1 5g.黄柏10g,槐花10g,车前草15g,炒地榆20g,黄连10g,木香10g,苍术1 5g,炒薏苡仁30g,藿香15g,马齿苋30g。②气滞血瘀型腹痛肠呜,黏液血便,便次数增多,心烦易怒,面色晦暗,舌质紫有瘀点,脉弦涩,多为反复慢性发作。治法:行气活血,疏肝健脾。方药:少腹逐瘀汤合四逆散化裁。当归10g,桃仁10g,赤芍15g,胡10g,炒白芍20g,陈皮10g,炒白术20g,木香10g,厚朴10g,党参30g,延胡索15g,甘草10g。③脾肾阳虚型  病程迁延日久,久泻不止,身寒肢冷,腹胀肠鸣,纳呆,舌质淡,脉沉细。治法:补肾健脾,同涩止泻。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化裁。附子10g,白术10g,干姜10g,甘草6g,肉豆蔻10g,补骨脂10g,吴茱萸10g,党参15g,赤石脂30g,石榴皮10g。若偏于脾虚时可用六君子汤合香连丸化裁:党参30g,白术15g,云茯苓15g,炙甘草6g,黄芪20g,陈皮10g,木香10g,黄连10g,砂仁5g。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即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灌肠治疗,灌肠:黄芪30g,黄连10g,补骨脂15g,五味子15g,炒地榆15g,罂粟壳5g。上药煎汤浓缩,每晚行保留灌肠,每次100ml,10天为1个疗程,每剂可用3个晚上。
         1.3 疗效判定  痊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症消失或基本消失;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大便常规镜检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黏膜大致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发现黏膜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2]。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5例,痊愈 14例(31.11%),显效21例(46.67%),好转6例(13.33%),无效4例(8.89%),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患者45例,痊愈 5例(11.11%),显效9例(20.0%),好转18例(40.0%),无效13例(28.89%),总有效率为71.11%;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肠镜下肠粘膜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45例,痊愈 11例(24.44%),显效20例(44.44%),好转7例(15.56%),无效7例(15.56),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患者45例,痊愈 5例(11.11%),显效15例(33.33%),好转12例(26.67%),无效13例(28.89%),总有效率为71.11%;
         观察组肠镜下肠粘膜疗效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多因素体脾肾不足、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湿邪所致,多有气滞、痰浊、血瘀、湿热等病邪,本病病位在大肠,涉及肺、肝、肾、脾诸脏,本病的基本病机为气滞络瘀,湿热蕴肠。主要发病的基础为脾虚失健,主要发病原因为饮食不调[3]。本病分缓解期和活动期,缓解期属标实本虚,主要为脾胃运化失健,正虚邪恋。活动期以标实为主,主要为气血不调,湿热蕴肠。本病根据临床症状不同,病机有不同侧重点,以腹痛为主要症状者,虚证主要病机为木旺土虚,肠络失和,肝脾失调,虚风内扰;实证的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阻滞肠络,气血不调,不通则痛。溃疡性结肠炎在活动期以标实证为主,需要采用清热化湿,行气活血治疗方法,并要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在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灌肠效果尤为突出,尤其对于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患者疗效更佳。中药复方保留灌肠,可辨证选用敛疮生肌、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燥湿类药物[4]。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1.11%,肠镜下肠粘膜疗效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均为71.11%,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在溃疡结肠炎的治疗中应用中医辩证治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调整全身机能,改善局部症状,促进局部恢复。
        
        
         参考文献
         [1]林明武, 柯晓.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 北京中医药, 2008, 27(2):144-146.
         [2]刘丽芳. 辨证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临床观察[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 22(3):58-59.
         [3]曾志聪, 沈洪.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资料分析[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10(1):31-33.
         [4]麦世杰. 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J]. 广西医学, 2008, 30(6):851-8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