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发展措施田浩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 1期   作者:田浩
[导读] 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兴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治理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新兴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治理。水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对水质的关注越来越多。从大量的水处理技术来看,我国广泛使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这些常规处理工艺。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浊度,优化水质。对温度和水质不澄清、含有过量有机污染物水的处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人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优化传统的供水工艺,并利用现代新技术进行水处理。
         关键词:给水处理;主要问题;技术;发展措施
         一、水处理新技术
         1、生物絮凝剂
         铝盐主要用作常规水质混凝工艺处理中的絮凝剂,但水质中残留铝的含量会降低水质,危害健康。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生物分解效率高、安全性高、无毒、无二次污染的绿色水处理剂,微生物絮凝剂的类别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在水处理的情况中,对微生物进行直接的利用,让水环境质量达到标准状态;第二种微生物絮凝剂就是通过提取微生物细胞壁内部的物质,来进行污染物处理;第三种就是对微生物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利用,达到絮凝的效果。
         2、聚合硫酸铁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用于水质好的水质净化。它不含铝、氯、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也不输送铁离子水。无毒、无害、安全可靠。能去除水中的浑浊度、色度、油脂、脱水、除臭、藻类、COD、BOD和重金属离子等效应。和传统的水处理净化技术相比,聚合硫酸混凝剂净水技术利用其除浊、脱色等性能,通过自身含有的KCLO3具有强氧化性的特点,和浓硫酸进行结合,能有效去除水污染物,让水环境质量水平得到提高。
         3、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臭氧-活性炭工艺是一种将臭氧化学氧化、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生物氧化降解及臭氧灭菌消毒结合的综合过程。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机理如下:
         1)依靠本身的强氧化性,作用于水体,对水体中那些吸附在颗粒物上的有机物进行氧化,让颗粒物优化的失去稳定性。
         2)氧化水体中不饱和键组成的有机物,使得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断裂,降低水体的色度和浊度等。
         3)氧化水体中中间价态的Fe、Mn等金属离子和无机物。
         二、给水处理技术发展措施
         1、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的应用
         现阶段,国内常用的给水处理工艺功能就是去除污浊、灭火致病微生物与细菌,确保饮用者患病几率下降,对流行病爆发进行预防。较之于发达国家,国内水源水质存在较大差异,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偏高且水质成分十分复杂。除此之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设计负荷偏高,即便经过处理水质也不达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与国情相结合,综合分析国家经济状况和水质特点,科学合理地研发饮用水除污染技术。
         一方面,应研发与国内水厂相适应且推广可行性较强的经济性除微污染技术,以既有给水处理工艺关键技术为出发点,保证除污染功能较强。另一方面,对高级处理技术进行发展,强调局部重污染水源处理的作用。
         另外,高级氧化技术同样属于全新除污染技术,属于一类强化氧化工艺。这种氧化工艺具有较强的除污染效果且适用性较强,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且与水质适应力较强。

通过对臭氧的运用,即可有效破坏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上实现无机化,但可以保证大多数有机物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是中间态产物。但臭氧氧化只能够保证水中的有机碳下降总量不超过10%,在臭氧氧化的基础上,水中的化学需氧量会降低,且生化需氧量提高,增加了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可能性。所以,使用臭氧与活性炭联合使用的方法,能够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然而,这种处理工艺需要较大的投资,且实际运行费用偏高,操作管理的复杂性也十分明显。
         近年来,膜过滤技术是饮用水除微污染技术中发展较为迅速的技术,而超滤技术作为给水处理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超滤技术具有清除水中大分子天然有机物的功能,包括细菌、浊度物质以及病毒。相较于以往常规的处理工艺,超滤技术的应用流程更为简单,简化了反应、混合以及沉淀的作业流程,选择适当的孔径,完成预处理后的水直接通过该孔径的过程,继而通过超滤膜得到优质水,该工艺能够使占地面积尽可能的缩小,从而实现自动化水处理。另一方面,超滤技术在应用时,省去了向水中投加混凝药剂、氯消毒剂的步骤,对水质无不良的影响或者副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超滤技术涉及到的滤膜成本以及设备费用、运行费用相对比较高。再加之超滤推广应用中,膜的污染问题也是作为关键性的问题存在。因此,膜技术的研究应该将避免膜污染技术以及膜清洗技术为主要方向。
         2、氯化消毒副产物控制技术
         众所周知,氯化消毒副产物危害程度明显,尤其是源水当中的有机物浓度在偏高的状态下,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通常情况下,对氯化消毒副产物进行控制和消除的过程中,主要的方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非氯氧化剂进行运用,对预氯化进行替代,使得氯和水中有机物发生作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另一方面,经氯化处理之前,要尽可能使腐殖酸等减少。除此之外,可对消毒方式进行根本性改变,可选择使用非氯氧化剂或者是其他的消毒方式。
         因为氯的经济性特征明显,且管网内余量特定,所以始终被当做消毒剂进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给水处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将重点集中于前两种措施方面,对氯化副产物的生成量进行控制。尤其是非氯氧化剂的消毒方式,经过预处理以后,可以对预氧化加以取代,但同样也会对源水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破坏,有效地降低了氯化消毒副产物生长量。需要注意的是,氧化剂和源水当中有机成分之间存在复杂作用关联,氧化剂有对水中部分氯化副产物前驱物质破坏的可能性,同样也会使源水当中的非氯化副产物前质氧化并产生氯化副产物前质。紫外消毒技术的副产物不多,属于一类消毒技术,然而采用低压汞灯并作为光源的一种紫外消毒技术,实际的使用时间不长且维护管理难度较大,并未广泛应用于水厂给水处理工作中。
         3、节水节能给水技术
         根据既有研究成果发现,水中有机物会成倍提高水中的胶体稳定性。在我国,地面水源当中有机物浓度与水中的浊度相对较高,所以在处理给水方面会消耗大量的药剂。为此,对节药技术的发展以及药耗的减少是后期给水处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另外,因国内水厂的自动化程度不高且供水能耗偏大,始终不具备调度系统,出现严重的能量浪费情况。所以,节水节能给水技术仍是后期重点解决问题。要想实现优质给水的目标,对制水成本的节省十分关键,有效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结束语:
         众所周知,水和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存在紧密联系,城市给水在工业生产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伴随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水质和水量需求明显增加。然而,城市给水处理仍存在诸多不足,并制约了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为了确保城市给水系统的健康运作,推动给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应以满足现代生活中不断提高水质与水量需求为出发点,分析给水处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并探索更为先进的给水处理技术。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发展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毓麒.现代给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7):763-763.
[2]张连国,刘婧.试析臭氧预氧化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2).
[3]梁小猛.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发展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8):129-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