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无痛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诊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痛护理技术,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血压、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对比,P<0.05。结论 无痛护理技术实施到手术室护理中,可改善血压和心率指标,护理满意度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痛护理技术;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
前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手术治疗得到普及,并获得治疗效果。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室护理是重要环节之一,包括穿刺注射、无菌操作、皮肤管理等[1],因此,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具备优秀的手术技术。此次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诊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无痛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诊治的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自由组合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均接受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无法配合的患者;精神障碍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5.81±6.92)岁;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6.19±7.29)岁。此次探讨观察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进行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无痛护理技术,具体如下:(1)健康教育:术前1天,巡视患者,对可静脉穿刺的位置评估。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手前注意事项。(2)静脉穿刺留置针:对患者完成静脉穿刺前,应用丁卡因胶桨局部麻醉,丁卡因胶桨涂抹厚度为1mm,在涂抹表面敷一层薄膜,30分钟后使用无菌棉签清洁皮肤,使用安尔碘消毒,在进行静脉穿刺。(3)无痛导尿:术前,对患者讲解导尿时和护理人员配合的技巧和处理方法,使患者充分做好准备,防止由于受到导管刺激,从而产生骚动情况[2]。(4)无痛置管:在可视情况下进行插胃管,成功诱导麻醉后,在其后鼻插入置管,置入视频喉镜,插入气管导管后,进行置胃管工作。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的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判定,共100分。非常满意:分数≥90分,满意:分数≥60分,不满意:分数≤59分,非常满意例数和满意例数总和=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处理软件:SPSS21.0。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 )描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组内及组间比较进行卡方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指标对比 实验组血压、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心率指标对比(±S )
3 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临床护理要求也逐渐提高。要求护理过程中突出“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3]。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最关注的是疼痛感,减轻患者手术疼痛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目标,因此,合理采取护理技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无痛护理技术是全面护理技术,要求护理人员以无痛为基础开展的护理模式[4]。在手术室护理中采取无痛护理技术,可使其全麻后精神和意识处于全面状态下,神经反应敏感性较低、肌肉松弛,具体较好的镇痛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导尿,阻力较小,使患者不会感受到强烈的疼痛感,同时,还可以帮助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血压、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通过全麻成功诱导后置胃管,减少疼痛,应用丁卡因胶浆局部麻醉,可减少损伤,利于缓解疼痛感。
此次分析无痛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血压、心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对比,P<0.05。
综上所述,无痛护理技术实施到手术室护理中,可改善血压和心率指标,护理满意度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佳佳,韩晶晶,黄颖颖,王慧婷.无痛护理技术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3):106-107.
[2]罗鸿雁.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9):128-129.
[3]娄仲志,张小梅.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8,48(03):43-44.
[4]杜萍.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9):15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