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2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两组患者均给药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疗效及肌酐、尿素氮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临床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90.90%明显高于对照的72.72%;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延缓肾衰变进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益肾泄浊通络方;穴位敷贴;慢性肾脏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日益上升,慢性肾脏病(CKD)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健康[1]。对于CKD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各种危险因素的处理以及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2]。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延缓 CKD 的进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采用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 CKD 3~4 期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2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人。所有患者均符合CKD3-4期及脾肾亏虚、湿浊阻滞的中医辨证标准。对照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3±12.1)岁;病程6-12年,平均(7.1±6.3)年;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2例,尿酸性肾病3例。观察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4.2±11.5)岁;病程5-12年,平均(8.1±5.5)年;原发慢性肾小球肾炎4例,糖尿病肾病2例,多囊肾3例,尿酸性肾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肾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低脂低盐饮食,优质低蛋白(每日 0.6 g/kg)饮食,热量摄入维持在每天 30~35 kCal/kg。 糖尿病患者予胰岛素控制血糖,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首选 ARB类降压药,效果不显联合使用 CCB 类药物),尿酸偏高者予非布司他片口服(初始剂量为 20 mg/d),贫血者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益肾泄浊通络方口服(生黄芪30 g,党参15 g,炒白术10 g,炒山药20 g,丹参15 g,炒当归 10 g六月雪20 g,蚕沙30 g积雪草20 g,熟大黄 10 g。 随证加减: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加太子参、炒白扁豆等;阴虚明显者,加山萸肉、枸杞子、黄精等;瘀血明显者,加红花、泽兰、赤芍等;阳虚明显者,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
等。水煎剂400ml,早晚各200ml,饭后30Min口服)并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丁香、怀牛膝、黄精、何首乌、乌梅各 30 g,花椒、桂枝各10 g。 上药研末混匀,用姜汁、黄酒、凡士林调和成丸,每丸约 3 g,取双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穴,胶布固定,10 h后取下,每日 1 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
1.3观察指标 临床中医证候变化:主症:腰酸腰痛,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面色晦暗;次症: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中黏腻,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苔厚腻,舌质紫暗;采用半定量等级计分评价方法分别给予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 酐(SCr)指标水平变化。
1.4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SCr降低≥30%;有效:症状、体征名校好转,SCr降低≥2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学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90%明显高于对照的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CKD的病因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等[3]。CKD的易患因素主要有:年龄、CKD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压、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蛋白饮食、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等。
慢性肾脏病为本虚标实之征,以脾肾亏虚为主,以湿浊、瘀血为标,常可累及心、肺等脏腑[4]。针对慢性肾脏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本文笔者选用益肾泄浊通络方的治疗大法。 方中以生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健脾益气补肾;当归、丹参补血活血通络,祛瘀生新;六月雪、蚕沙、积雪草祛风除湿;熟大黄通腑泄浊。 丹参改善微循环;蚕沙促进骨髓造血、降血脂;积雪草能够降低肾小管间质的炎症损伤。大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肾纤维化之功效。全方健脾益肾、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泄浊,具有改善微循环等功效。从而改善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本研究除口服中药汤剂外,还配合使用中药穴位敷贴。选用适当的药物贴敷于一定的经络腧穴,可调理脏腑气血、经络气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也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足三里穴为补益后天的代表穴位,具有燥化脾湿之功效。 三阴交穴能健脾和胃, 肾俞穴能够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其中丁香温肾壮阳;怀牛膝、何首乌补肾养肝;黄精、乌梅养阴,制约丁香之温燥之性;花椒、桂枝辛温解表,提升肌表温度,加速局部血液循环。 诸药合用,达到培补先后天之本的功效,且能提高药物的生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临床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90.90%明显高于对照的72.72%;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泄浊通络方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延缓肾衰变进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学智, 石书梅.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诊治[J].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0(4):154-155.
[2]辛文英.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营养问题及饮食指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6(19):63-65.
[3]高红. 慢性肾功能衰竭不同时期患者并发恶性肿瘤危险因素调查分析[D]. 泰山医学院, 2011.
[4]朱霁虹.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诊治慢性肾病的学术经验[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